从“卖大米”到“卖高铁” 我国开启“贸易强国”新征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2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1950年11.3亿美元的微小规模增长至2018年的4.6万亿美元,规模增长了4000余倍。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实现了从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到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不断扩大的转变。

  中国作为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和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已经实现了从“融入者”到“贡献者”的跨越,贸易伙伴达230多个国家。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在从“外贸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并展现越来越多的大国担当。

  从11.3亿美元至4.6万亿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5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我国受到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对外贸易受到阻碍。随着中国突破封锁,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正常贸易往来,贸易额不断扩大。从1950年到1977年,28年间货物进出口累计148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约为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进程,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978年至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增长223倍,年均增速14.5%,高出同期全球货物贸易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贸易规模不断刷新高度。2004年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2013年再突破4万亿美元。

  从占全球份额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局限于同少数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货物贸易额占全球的份额较低。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为0.8%,列第29位。2001年,我国货物贸易占全球的份额提升至4.0%,列第6位。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1.8%,其中出口占12.8%,进口占10.8%。

  “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规模上的飞跃,且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卖大米”到“卖高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还实现了结构上的历史性转型。

  梳理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不难发现,从商品结构上看,我国出口商品实现了从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到轻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到机电产品等资金密集型产品,再到高新技术产品的优化升级。

  在付一夫看来,典型表现便是从最初向国外“卖大米”升级为今天向各个国家“卖高铁”。这一巨大变化的背后,是我国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与科技水平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正由“外贸大国”向着“外贸强国”转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8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由46.5%提升至94.6%。1990年至201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从111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7.9%提升至58.7%。1999年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为30.0%,较1999年提升17.3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有力提升了货物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付一夫表示,外贸规模的壮大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助力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与持续增长,还为化解过剩产能压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取了时间和空间。中国对外贸易也是稳定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压舱石。同时,国际贸易也有助于我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增强经济实力,促进深化改革。

  从“融入者”到“贡献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贸易伙伴数量由1978年的40多个发展到2018年的230多个。

  付一夫表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我国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角色也正在变得不同,从过去的融入者、接受者向着贡献者转变。直接表现便是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新兴市场占我国进出口比重从2000年的40.1%上升到去年的57.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近三分之一。而今,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在持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展现了应有的大国担当。

  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由2002年的全球第25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3位,流量由第26位跃升至第2位,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9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2.3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万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951万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的国家和地区由2003年的139个扩展到2018年的190个。

  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相关部门全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地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并着力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呈现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

  “例如,我国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文化、增值电信、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并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包括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等。此外,我国还大力推行自贸试验区建设,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也于上月正式挂牌。”付一夫介绍道。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遭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干扰。中国是全球贸易的受益者,也是全球贸易的贡献者,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继续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质量,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拿出更大力度的开放举措,就是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强力支持。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