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下发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进入密集施工的新阶段。究竟一市三省要怎么干?目前各省份披露的行动计划透露了“施工图”的一些细节。
近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这也是《规划纲要》的安徽“施工图”。
在此之前,浙江已经率先完成了该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各地的行动计划都是按照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基本原则设置的。与此同时,还明确了2025年、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
比如,安徽提出,到2025年,安徽全省域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区域、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各自定位是什么
《规划纲要》确立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总定位,要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在这个总定位之下,按照上海龙头带动和苏浙皖各扬所长的推进格局要求,一市三省也有各自的功能定位。
这其中,上海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攻坚突破的重要作用。
7月2日,国新办举行“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发布会,上海市市长应勇说,上海要做好提升上海城市的服务辐射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完善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深化对内对外的开放联动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浙江则是要打造“一极一翼一园一区”,也就是长三角创新发展增长极、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
而安徽由于具有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四大优势,被定位为“两地一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今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在国家规划布局下,必须找准江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定位。关于这个定位,他进一步解释为“建设高质量产业体系的引领区、形成高层次科技创新的聚集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在各自功能定位之下,一市三省还要按照“一盘棋”的要求,形成推进一体化的合力。
拉长各自长板
为了实现“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总定位,沪苏浙皖需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各自优势变为区域优势,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5月22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后的成果发布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对于当前长三角而言,要引领带动更大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最紧迫的不是简单地各自补短板,更重要的是竞相拉长板,把各自优势变成共同优势,实现“1+1+1+1>4”。
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沪苏浙皖要分别拉长哪些长板呢?
对于上海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地和“五个中心”建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省则提出了数字经济、民营经济的金字招牌。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强调,数字经济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优势所在。
2017年底,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化数字浙江建设。到2022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55%以上。也因此,浙江提出,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共同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另外,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最大的亮点,也是浙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浙江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广泛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科创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温台地区开展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试验,进一步突出浙江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引领作用。
对于安徽来说,创新正在成为安徽发展的增长引擎和“金字招牌”。尤其是2年前获批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
数据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8年,安徽省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其中,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经济总量上台阶的重要支撑。因此,安徽提出要共同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全球创新成果集散中心、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
对于江苏来说,它是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发达,也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上,开放型经济发达。除此之外,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还建议,要继续发展和强化江苏省县域经济、走廊经济、都市圈经济、新型飞地经济。尤其是苏南地区,应该继续把强者做强,把长板拉长。
从示范区先行探索到全域一体化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定位,拉长相应的长板,各省份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区域,协同推进一体化。
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上,应勇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抓三个重点区域,一是在江苏苏州吴江地区、浙江嘉兴嘉善地区和上海青浦地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二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三是建设虹桥商务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国际化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
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则是要在扩大开放上下功夫,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对于江苏和浙江来说,示范区也是一个重点区域。比如,浙江提出,要形成示范区先行探索、中心区率先融入、多板块协同联动、全省域集成推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就是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苏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加速省域一体化。浙江还提出,要支持邻沪区域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进一步提升同城化水平。
安徽则提出,要坚持全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中心区、非中心区、省际毗邻地区与沪苏浙协调互动。
在全域一体化的目标之下,安徽的发展格局被确定为“一圈五区”。“一圈”是指支持合肥加快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合肥都市圈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五区”分别是指加快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大力振兴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标准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张学良说,长三角地区人均GDP1.4万美元左右,世界先进地区(以美国为例)是5万美元左右。“长三角地区的人均GDP要赶上世界先进地区目前的水平,还需要增2倍,对应我们的经济总量要从3万亿美元增长到10万亿美元。”
这也就意味着,要成为“一极三区一高地”,未来长三角经济体量与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