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炉的外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进出口值逐季提升,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明显走高,高达13.8%。其中,9月份很多指标更是出现超预期增长。专家认为,这与一系列稳外贸的精准政策有关,也凸显我国外贸的韧性,但是我国外贸依然面临内外压力,要改变“大而不强”的状态任务依然艰巨。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下一阶段,我国外贸将继续以供给侧为切入点,在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方面做乘法,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稳外贸促升级长效机制。
进出口超预期 外贸韧性初显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进出口值逐季提升,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明显走高,超出预期。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别为6.76万亿元、7.35万亿元和8.17万亿元,分别增长9.4%、6.4%和13.8%。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上升。
“今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有效措施。其中,降低进口增值税税率、降低药品、汽车及其零部件、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有效促进了进口增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多元化和贸易便利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预计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广交会获得的最新消息也印证了我国外贸稳中向好的态势。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与采购商到会数量密切相关的邀请函申领量、预办证数量、客服咨询量均有所增长。
另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扩大进口,增加出口,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平衡发展,广交会强化“卖全球买全球”功能。徐兵介绍,第124届广交会,进口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636家参展企业。参展质量提高,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众多国际知名行业领军企业与世界级产业集群参展。
“外贸领域一系列指标的向好,表明我国外贸的韧性还是比较强的。”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也应该看到,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也面临一定的严峻性和压力。
央地配合 多措并举
“对于国际经贸形势和我国进出口所面临的状况,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在政策制定上做了较为充分的预判和准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主动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外贸利好举措,在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扩大开放的脚步,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调整产品结构,着力补上进口和服务贸易的短板,进一步做优做强。
自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将“稳外贸”作为“六稳”之一以来,外贸领域的利好政策加快出台落地。仅9月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接连三次聚焦稳外贸,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到提高出口退税率,推出一系列对外贸企业产生直接利好的措施,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各部委也在加快动作,多措并举,培育我国外贸新的竞争优势。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
商务部也表示,下一步将狠抓政策落实,着力为企业减负助力;从供给侧发力,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商务部还透露,正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0月1日起,财政部对综试区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同时符合条件的,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
海关总署透露,正在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工作。
与此同时,地方上也在加快部署促外贸系列政策落地。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黑龙江等近20个省市都出台了具体举措,根据自身情况发掘外贸潜力,政策涉及外贸新业态发展、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强化金融信贷扶持等方面。其中,上海发布了全国首份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培育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聚焦供给侧改革 促外贸长效机制可期
“近期出台的政策不仅注意到了短期的外部压力,也关注到了我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万喆表示,外贸是一个窗口,出口什么由生产什么决定,这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意义所在。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表示,当前稳外贸应有短期和长期策略之别。短期应继续通过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税负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拓展新兴市场、改进外贸服务平台等措施,积极为外贸企业减负降费,开拓市场,增强其运营效率和市场规模效应;长远则是要扎实营造企业创新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激励,强化金融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快进行产品和生产技术创新,切实构筑企业自生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对外竞争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指出,未来稳外贸,一方面要推动出口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对个别市场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加快产品升级进程,实质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李俊提出,还要大力发展服务产业,把制造和服务结合起来,不只生产产品还要提供服务,创立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在价值链当中的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根本。(记者 王文博)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