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03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
近日,“教育云”项目入驻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襄阳云计算中心。王虎摄(人民视觉)
浙江省仙居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王华斌摄(人民视觉)
一汽-大众长春奥迪Q工厂焊接车间内的焊接机器人。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得到明确,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3月下旬,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中国对高质量发展已经做出了明确部署,将从6个方面全面立体推进。
 
  据悉,这六个方面涉及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等。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新一轮经济转型,这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而且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产业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制造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产业领域,没有强大的制造业,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如何促进传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为产业转型植入“智慧基因”,让已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打火机企业“机器换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是一个案例。
 
  “塑料机械手、次料回收、超声波焊接、冲灌气体等自动化改装,就节省操作员工上百人。”宁波市兴达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茅迪青说。这些变化正是企业努力向人工智能化制造发展取得的成果。
 
  宁波新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机器换人”上做出了探索。该企业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其生产的恒流阀打火机年销量已超亿只,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
 
  《中国制造2025》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瞄准高端前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纳米、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讯、人工智能、新能源……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中国技术创新的深度、广度远超以往。
 
  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作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搭建了中国首个省级政府主导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系统平台;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华为、高通、苹果等海内外知名企业落地,全省形成千亿规模大数据产业集群。5年来,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8.2%。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领。2017年11月,贵阳市委、贵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成“中国数谷”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域块数据城市、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建成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成为全国大数据创新策源地。
 
  绿色发展体系:节约资源环境友好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我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生态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注重低影响开发及雨水利用,建立海绵城市项目库。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指城市能像海绵般,可以渗透、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生态城雨水收集后,经过绿地净化全部进入景观水体用于景观补水,年均近300万吨,约占景观补水的16%,每年就可节约1500余万元。
 
  绿色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目标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需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需要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形成更多的绿色产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
 
  今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7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21.3万公顷,林业系统新建自然保护区17处,面积50.3万公顷,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4处,全国总数达到898处,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在实践中坚持生态优先,绿水青山也能生金生银。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的泉水鱼自古远近闻名,但前些年因为水体破坏,不少人家的鱼池都废弃了。怎么才能守住大自然的财富?
 
  县、村携手下狠力抓生态。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皖浙两省试点,为保护源头水质,县里推行农药集中配送,用过的农药瓶、袋子等统一回收;旱厕改造,并在村里新建了生态污水池、化粪池;垃圾治理,推开了“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模式……
 
  慢慢地,村子美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石斑鱼又回来了。
 
  县里建立“合作社、鱼农、电商”订单产销模式,合作社统一采购鱼苗,规范管理,保证鱼出售时在泉水中养满两年;用专用氧气袋密封,泉水鱼销往外地,至少能存活3天。
 
  看准乡村旅游商机,外出的村民余锦霖带着父母回了村,办起渔家乐,“走走乡间古道,掬一抔新安江的源头水,再到小店夹几筷子泉水鱼,美着呢!”
 
  目前全村503户村民,已建100多口鱼池,开了6家渔家乐,户均增收约4000元。
 
  绿色理念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效率变革,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可持续性更强。“每一次到中国都会更加坚定在华投资的信心。”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表示,“中国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吃了定心丸,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阐述,与壳牌对改善能源管理的追求是一致的,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会更好,我们在华业务也会发展得更好。”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其目标正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区域比较优势的构成要素出现结构性变化,区域发展路径面临重塑。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环境下,通过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一体化的市场、开放的经济、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等,借助移植、承接、积聚、创新等手段,可以超越原有经济结构而培育形成新经济新动能,使一些落后地区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建的制高点,实现后来居上。
 
  云南省广南县巧用“一粒米、一桶油、一片茶、一头牛、一棵草”,投入84.37亿元全力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做大做强做优八宝米、木本油料、茶叶、高峰牛、铁皮石斛、蒜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
 
  订单收购、价格补贴、入股分红、劳务用工,这是广南县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该县农业龙头企业八宝贡米有限公司通过“政+银+企+农”模式,与425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入股分红协议。
 
  智慧智能打造了江苏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江苏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地里的庄稼需要施多少肥,只需发条手机短信就可以知晓;水稻有了病虫害,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到云平台,附近的社会农业服务组织就会“抢单”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对农作物育种、生产、繁殖的精确化管理。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介绍,2016年江苏农业增加值4326亿元,粮食总产693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6万元,农业现代化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正在逐步提升,高质量与高标准要求越来越清晰。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城市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现代物流、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农村合理布局。
 
  四川马边县创新扶贫产业机制,建立多渠道增收举措,搭建小凉山火把节、采茶节等节庆品牌,集中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广“互联网+”,畅通农产品进城、工艺品下乡渠道。聚力模式创新打通造血脉络。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4元,增长9.7%。(叶晓楠 师悦 崔潇宇)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品牌建设让中国经济展现“活力”和“韧性”

    全球最大传播服务集团WPP和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20日发布BrandZ2017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为观察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幅生动图景。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设,中国经济正在展现“活力”和“...
    2017-03-23
  • “对中国经济无需太多担心”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道。
    2017-04-10
  • 多项指标向好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达6.8%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7日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更强了。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延续去年四季度向好趋势,同比增长达6 8%,年内余下三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 5%
    2017-04-10
  • 中国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

    从近期政策动向以及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