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严监管基调不变 统筹协调将深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13





  如果说2016年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启了互金监管的“元年”,那么2017年则是监管全面强化的一年。至于2018年的金融监管何去何从,目前备受市场关注。
 
  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
 
  在业界看来,若想平稳度过监管,首先需要摸清规律。而比起纠结监管因何而起的原因,金融行业更应着力于摸清监管思路,顺应政策导向,提前布局,才能立于不败。
 
  记者采访获悉,2017年的监管更多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监管,预计2018年的监管或将是统一协调监管的深化。未来的监管方向除了引导金融回归实体,可能更会强调金融子行业“各司其职”,适度收回混业的“触手”。
 
  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
 
  记者注意到,进入2018年,监管新规可谓密集出台:1月初,“一行三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简称“302号文”);同时,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1/3考核;并且,1月26日结束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了银监会的新年任务。围绕防风险,会议还部署了十大任务。
 
  就在3月6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简称“7号文”)称,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有分析称,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有利于“表外回表”顺利进行和保障实体经济融资,体现了金融监管措施更趋于精细化,为金融监管进一步深化留出空间。
 
  整体来看,细数近期的监管细则,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坚持不懈地去泡沫、降杠杆;二类是督促资金流向“透明化”,便于监管统计;三是“逆”混业经营。“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监管政策是针对短期而言,而对于中长期,则应追溯到‘归本溯源’这个初衷。”张玮指出。
 
  据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归本溯源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金融根植实体、服务实体的本性,金融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要防范金融风险、严控金融泡沫,引导资金投向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符的实体产业;二是强调金融体系内部各子行业的“各司其职”。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记者分析称,“金融严监管已经持续1年半的时间,主要体现为实体与金融并行,两者有序推进。在实体部门,针对地方债务高企、城投、地产泡沫等问题,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在持续发文进行监管,但往往债务对应的是信用,这种信用对应的不仅是银行表内,还有信托、券商资管等影子银行部门。所以除对正规的银行表内信贷进行管控外,还必须对表外的影子银行整治,而影子银行很多是以同业的形式扩张,中间蕴含了很多的风险,因而要整治,必须对同业一并进行整治。”
 
  并且金融监管有统筹协调的必要性。李奇霖认为,在刚开始时,各家监管机构是一种分散,各管各家的监管。但这样的监管的效力有限,因为现在的金融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交叉性金融工具,横跨多个监管系统。因而,各家监管机构必须要联合统一协调监管,这样可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同时,可避免监管竞赛带来的对市场的波动,引起“处置风险的风险”。
 
  正因如此,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统一监管协调的金稳会,一行三会也开始多次联合发文统一监管,比如302号文,资管新规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在加强监管协调的同时,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强化监管统筹,从而避免监管措施的叠加和干扰,并稳定市场预期。“统筹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叠加共振,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
 
  记者获悉,在金融监管架构上,国际上主流的金融监管架构改革主要沿三个方向展开:部门监管、一体化监管和双峰监管。有业界人士认为,无论实现何种架构安排,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促进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分享和协作、统一监管标准和实现无缝监管。
 
  2018年或将是统一协调监管的深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我国经济基本面好,政策工具多,完全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三大攻坚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记者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2018年我国要打赢的三大歼灭战之一。因为我国金融风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特点。一方面,房地产泡沫等风险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引导楼市回归理性、走向良性发展需要较长时日。
 
  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和金融市场乱象相互交织,不仅造成我国经济运行“脱实向虚”,还加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在美联储加息、美国股市大幅调整背景下,还存在金融市场非理性大幅波动可能。
 
  因而李佩珈认为,我国金融风险的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我国金融监管必须打“持久战”,这也是近两年我国金融监管不断走向强化的根本考量。
 
  考虑到我国金融风险的上述特点,李佩珈还表示,“覆盖面更全、持续时间更长、力度更大、协调配合”就成为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
 
  据她介绍,具体来看,第一,监管范围全面扩展。从银行机构向非银金融机构、产融集团等泛金融业务扩展、从表外业务向表内业务扩展等。第二,持续时间更长。在房地产泡沫、地方债等风险警报没有明显消除前,强监管难有放松势头。第三,力度更强。不仅包括金融法规、现查进驻,还可能运用审查督查、公司接管等更高压的方式。第四,注重协调配合。“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道,为实体经济创造稳定融资环境,避免强监管等各类政策叠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李佩珈说。
 
  对于市场所关注的未来监管方向,张玮向记者表示,鉴于发生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一度演化成为多米诺骨牌式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监管机构对于混业经营的“容忍”也逐渐降低,近期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既有抑制金融泡沫、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的意味,又有对多年来混业经营风险沉淀的“肃清”。如此看来,未来的监管方向除了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更会强调金融子行业“各司其职”,适度收回混业的“触手”。
 
  李奇霖也指出,2017年的监管更多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监管,预计2018年的监管或将是统一协调监管的深化。因为在他看来,2017年的监管主要目的在于控增量,查问题;2018年的监管工作是释存量,将过去的监管条例制度化,保住监管工作成果,防止反复。
 
  转自:中国经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4月经济稳是主基调、进是关键词、好是总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在会上指出,4月份经济运行当中“稳”是主基调,“进”是关键词,“好”是总态势。
    2017-05-15
  • 下半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相机而动 稳健政策基调不变

    下半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相机而动 稳健政策基调不变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表示,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而在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大方向下,相机抉择的政策操作灵活度将加强,在去杠杆与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把握好平衡。
    2017-06-27
  •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降准或成选项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降准或成选项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8月物价涨幅扩大,但未来通胀仍将维持低位水平,物价不会持续大幅攀升,物价波动对货币政策也不会构成较大影响。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基调。
    2017-09-11
  • 中国经济发布三季报: “稳”是主基调 向好是趋势

    中国经济发布三季报: “稳”是主基调 向好是趋势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增长6 9% 。总的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将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增强发展的稳定性与含金量,亮点会越来越多。
    2017-10-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