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提振发展信心--从“活”字看中国经济年中基本面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14





  活力,是生命力,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行程过半,中国经济结构在改革中优化,活力在创新中增长,信心在转型中提升。无论宏观数据,还是微观企业,均显示“转”的进程在加快,“新”的态势在显现,“活”的气质在提升。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新态势:“活”力愈发显现
 
  变中求新,新中突破。上半年,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在“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中加速推进。
 
  扫码进店,随意选货,自动买单,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掏……上周在杭州“亮相”的首个无人超市,不仅给顾客带来炫酷体验,还可能彻底革新零售模式和供给方法。
 
  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告诉记者,物联网技术将每个商品、每份订单、每位客人“数字化”,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进货品种和摆放位置的精准安排。“效率高了,成本低了,超市也更加‘善解人意’。”
 
  不止无人超市,可随意摘挂的“壁纸电视”、“扫码即开”的共享汽车、“一键感应”的智能家居、“无现金”城市……上半年,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应用快速涌现。特别是物联网,正从概念变成现实,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方面,全新“增量”正在崛起;另一方面,量大面广的“存量”也在加速改造提升,释放出新的活力。
 
  当不少家电企业还在靠“打价格战”促销时,格力电器已经实现了从卖产品到提供智能装备的“蝶变”。
 
  自主研发近100种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领域,累计销售额超过10亿元。格力电器的华丽转身,成为传统行业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和10.3%,均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网上零售“跑”得更快,1月至5月,全部网上零售额增长高达32.5%。
 
  “上半年,我国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也呈高增长态势。这些都说明新动能在快速发展壮大,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正在加快。”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
 
  新机遇:不创新无“活”路
 
  创新创造、培育发展新动能,既有旧动能乏力的倒逼因素,也有寻求新机遇的主动作为。
 
  “越是市场竞争激烈、低端产能过剩,越需要创新来解决现有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找到发展出路。”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
 
  “不转,就没有活路;慢转,就会落后。”亨通集团执行总裁钱建林深有感触地说,江苏曾有上百家通信电缆企业,当电缆逐渐被光缆替代后,一大批企业倒闭,其中不乏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要活下来,必须瞄准行业前端,转得早、转得快。
 
  从光纤到光棒再到刚刚测试成功的5000米海底光缆,亨通集团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加倍提升的效益更激励企业持续创新。其新一代光棒生产制造车间,占地面积不到一万平米,仅30名员工,一年产值却高达十几亿元。“这在过去传统粗放的发展时代是不可想象的。”钱建林说。
 
  创新带来机遇,效益强化信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批国企也迈出转型大步,走出了新的增长路径。
 
  上半年,吉林化纤集团实现产值49.89亿元,销售收入4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和29.5%;纤维出口额增长1.5倍。
 
  吉林化纤集团党委书记刘宏伟介绍说,人造纤维的常规产品国际国内均产能过剩,但功能性、高性能产品却存在很大缺口。通过提品质、拓品种,对传统人造丝优化升级,这种以市场需求为指向的转型收效明显,一季度出口人造丝占据了40%以上的国际高端市场。
 
  新挑战:如何激“活”满池水
 
  无疑,中国经济源头再注活水。但是,从深处彻底搅活满池之水,仍需快马加鞭。
 
  “上半年经济增长的积极变化增多,但整体看,好的动力还不足,新旧动能接续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原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下半年还需要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方面下更大功夫,把更多力气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效益上。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将“激活”“育新”“改旧”有机结合。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中国两大服装基地之一的江苏常熟,随处可见“一间房、几台缝纫机”的制衣小厂。
 
  “为了帮助企业技术提升,我们推出了‘科技创新券’。无论企业规模多小,只要实实在在技改,哪怕‘一根针’的改造都可以获得补贴。”常熟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岚告诉记者。
 
  小小一张券,极大释放了创新活力,常熟既成长起来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传统小微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老树”与“新枝”并重,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今年以来,更多企业已从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涓涓细流,将汇聚沧海,激发中国经济释放更大的活力和潜力。(记者姜琳、张辛欣、高亢)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品牌建设让中国经济展现“活力”和“韧性”

    全球最大传播服务集团WPP和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20日发布BrandZ2017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为观察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幅生动图景。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设,中国经济正在展现“活力”和“...
    2017-03-23
  • “对中国经济无需太多担心”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道。
    2017-04-10
  • 多项指标向好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达6.8%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7日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更强了。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延续去年四季度向好趋势,同比增长达6 8%,年内余下三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 5%
    2017-04-10
  • 中国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

    从近期政策动向以及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