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加速积聚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已见成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白琳    时间:2016-10-18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下降8%,2016年年初至今同比下降7.9%。数据起伏的背后,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新动能加速积聚,外贸转型升级已见成效。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比重上升,对大宗商品出口国进口比重下降,部分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增加,消费品占进口比重上升,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不足,国际间贸易角逐更加激烈,我国外贸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依然严峻。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下降8%,2016年年初至今同比下降7.9%。但在总量数据起伏的背后,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新动能加速积聚,外贸转型升级已见成效。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比重上升,对大宗商品出口国进口比重下降,部分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增加,消费品占进口比重上升,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从外贸结构来看,出口大类产品结构趋于稳定,部分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上升。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分析,近10年间,两大类产品出口占比趋于稳定。一些具体产品出口占比变化较大:电子产品中,手机出口逐步替代计算机出口;在杂项制品中,灯具、照明装置出口占比上升,玩具占比下降;在高新技术产品中,无人机出口大幅增长;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出口量大幅增长。


  从数据来看,近几年,一些产品所占出口份额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手机出口逐步替代计算机。计算机占出口比重2004年达到10%左右,随后几年基本稳定。但自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占出口比重上升,计算机占出口比重开始下滑。


  此外,我国钢材出口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2004年至2008年间增长较快,2009年由于外需放缓,而国内宽松政策刺激了内需,钢铁出口回落。近几年国内需求放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加剧,钢材出口量再度扩张。但由于钢铁价格大幅下跌,钢铁占出口额比重仍然低于2007年的高点。


  同时,随着我国智造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装备、人工智能、生物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成果开始加速出海,科技创新正在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从总体看,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总体中的占比已经从高峰期的约55%下降到了去年的35%左右,且仍在不断下降,这也意味着以外资为主、低端为主、工序分工为主的出口正在不断下降。


  从贸易方式上看,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56.5%,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从商品结构看,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3%,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2.9%。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分析认为,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结构不断优化,外贸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比如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出口增速比较快,比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更可持续,更稳健。”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有了进一步提升。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5.94万亿元,增长4.8%,占我国外贸总量的38.6%,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2万亿元,增长3.3%,占出口总值的46.6%;进口1.82万亿元,增长8.4%,占进口总值的27.8%。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盖新哲认为:“比起规模快速增长,对我国外贸更重要的是结构转型,当前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的占比不断提升更具长远意义。”


  此外,伴随着宏观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向纵深推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服务”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纳,中国贸易增长开拓出新的路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6)》显示,在全球经济不乐观的形势下,要想进一步挖掘出口的潜力,就要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进口贸易方面,尽管发达国家仍是我国进口主要来源,但是进口结构也已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如韩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拖累中国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和澳大利亚进口数值,大宗商品在进口商品中的占比回落,消费品进口占比上升。与此相对应,原油和铁矿石进口占进口比重下降,但大豆进口占比相对平稳。消费品进口比重逐步上升,其中,黄金珠宝占进口比重大幅增加,医药品、水果和坚果、酒类、化妆品及护肤品占进口比重也都出现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促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释放。我们既要稳住高附加值的高铁、机电等高端装备出口,也要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产品的既有优势,以开放型竞争带动我国外贸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面升级。(本报记者白琳)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