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十三五”规划发布 强势聚焦民生工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成晓瞳    时间:2017-03-01





  2017年新年伊始,国家密集出台了多个“十三五”专项规划项目。据悉,22个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顺利推进、陆续出炉,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实施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也将加速落地。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批五年专项规划中有许多与民生领域相关。


  经济“双引擎”驱动就业增长


  在北京市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就读的徐晓雯,2017年就要毕业了。与其他奔走于求职中的小伙伴不同,早在去年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她就与师兄们一起加入了创业的队伍。“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我也希望把自己所学创造出更多价值。去年我还参加了海淀区地税局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宣讲会,了解到了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未来我也会持续关注国家对于创业的利好政策。”徐晓雯说。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对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适应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都有重要意义。


  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对全国促进就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实现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共计50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规划中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能力,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能力,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而增加就业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要通过创造多样化需求带动就业,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促进就业。一方面,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带动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带动就业的传统动能,形成带动就业的“双引擎”。


  优化机构提升教育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更上层楼?


  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总蓝图: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并初步明确了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分析称,《规划》从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任务。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要创新育人方式,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构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此外,在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方面,《规划》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薛婷婷在201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考回了山东省临沂市的中学当生物老师。她说:“放弃了北京研究所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容易的决定。但我也很看重国家对于教育重视所带给我的发展机会,‘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让我更相信我的决定。”


  深化改革完善医疗服务


  随着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较快提升。但是,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仍旧突出,医疗机构布局和能力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有差距。


  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总体思路:针对群众健康需求和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中心任务,面向全人群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的健康服务。并提出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超过77.3岁。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在对“十三五”规划解读时称,此次规划重点确定了卫生与健康领域要推进的10项工作任务。包括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生育服务,发展老年健康服务,维护好贫困人口、流动人口、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快健康产业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为应对社会发展中的贫困掣肘,日前,国务院制定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正式出炉,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等重要原则。


  为加快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规划》要求,要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保障兜底、社会扶贫等为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实施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产业发展脱贫措施,促进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要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多措并举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转移就业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对无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要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兜底。


  针对规划中“扶持谁”“怎么扶”“怎么脱”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介绍:“此次规划,对象更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目标更明确——制定10大衡量指标确保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路径更清晰——给出8大举措帮助解决稳定脱贫问题;重点更突出——推动15项工程来破解区域性贫困难题;措施更有力——构建多重政策体系保驾护航。其中,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构建了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五位一体’支持政策,要求财政、投资、金融各类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


  作为选派的干部到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当“第一书记”的山西省社会保险局温恺,对于“十三五”期间的扶贫规划一直非常期待。“扶贫过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十三五’规划中政府对于扶贫事业的坚定不移和多措并举,给了基层工作者以坚定的信心,让我们更明确了努力方向。扶贫不是一朝一夕,但我愿意奉献出微薄的力量。”他说。




  转自: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