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正走出一条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之路。11日在国新办《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说。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镇,产业高度集聚,资源需求强劲,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孙书贤说,按《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涉海要求,自然资源部已编制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明确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统筹优化重点用海活动分布安排。
在强化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方面,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简化优化落地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要求和程序。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和新增用岛。稳妥有序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促进海域使用从“平面”向“立体”转变,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赋予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依法转让、抵押、出租等权能,逐步扩大用海的市场化配置比例。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海水淡化、海洋能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工装备等技术攻关,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通过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涌现出一批像“厦门实践”这样的美丽中国建设、人海和谐典范。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沿海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良好,美丽海湾建设进展顺利。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说,目前沿海11个省区市都已制定省级建设方案和130个具体海湾实施计划。通过“一湾一策”综合治理,鼓励基层创新,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正走出近岸水质恶化、生态退化、资源衰竭、灾害频发的生态困境,通过连续两轮重点综合治理攻坚,2023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5%,比2018年增长18.1个百分点,正成为全球内海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方案。(记者王立彬、高敬)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