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显新成效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9.4%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5-03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其中,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3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7%;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6%和39.5%,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成效彰显,并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驱动力量。


  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


  新兴产业继续加快发展。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提升2.6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比去年四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


  新产品加快培育,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增长29.2%,太阳能电池增长20.1%,服务机器人增长26.7%;另外,半导体、3D打印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


  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增势强劲。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继续发展和应用,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网上直播、即时零售高速增长,网上商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11.6%,在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新投资、新基建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7%。另外,一批新基建加快落地,包括5G基站,截至2月底,新增5G基站13.2万个,现在5G基站总量超过350万个。此外,东数西算、光纤通信等一些新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和各地方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4%。”


  线上消费持续强劲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提到一个发展数值,即“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从居民消费端来看,主要是要买加工的消费品。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为0左右,持续低位运行,今年一季度,消费品增加值增长4.2%,回升了4个百分点以上,内需回暖呈现出积极的变化。


  消费的稳定增长也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在一季度GDP中,内需的贡献率达到85.5%,其中消费的贡献率达到73.7%,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线上消费持续强劲,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33082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28053亿元,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3%,在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升级类消费持续向好。从零售的角度来看,体育娱乐用品的销售增长14.2%,通信器材的销售增长13.2%。从居民的角度来看,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高于10%,消费升级呈现向好趋势。


  “除了要看经济总量指标的变化,还要关注质量效益的改善,尤其是关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传统产业不断调整,新型动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盛来运表示。


  经济回升向好动能强劲


  连日来,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高盛将中国2024年全年GDP增速的预测从4.8%上调至5.0%;摩根士丹利将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4.2%上调至4.8%;亚洲开发银行4月11日发布《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的4.5%上调至4.8%。


  对于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的表现,盛来运表示,由于传统产业调整、新动能培育,出现一些经济增长波动是很正常的,但是发展质量在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不断进步,这才是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所以,我们说经济向好不仅仅是增速回升,更要看到质量改善。这样看中国经济才更全面,才能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一季度发布的数据显示,传统行业恢复得比较慢,但是新兴产业,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一季度工业表现比较好的一个重要动力。“所以经济的恢复确实不是很平衡,而且也呈现了一定的分化现象。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中国经济现在处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型的角度来讲,一部分传统产业确实需要调整,新兴产业表现就比较好。从后续来讲,我们的政策还是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除了总量支持以外,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盛来运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抓手,一定要统筹好,要因地制宜,在做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 苏德悦)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