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5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在已批准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省份中,已批准市级总规195个,占全国的55%,已批准县级总规465个,占全国的21%。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同时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苗泽表示,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以及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实施,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总体形成。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已进入存量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将以前单独制定实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统一,对各类要素进行集中协调与配置,被认为是存量阶段开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工具,将进一步提升空间综合价值、激发发展活力与动能。此外,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动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多测合一”等多项改革,有利于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按下“加速键”。2月伊始,《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复。作为我国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流域性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文件对长江经济带及长江流域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活动进行了总体引导和管控,对形成承载多种功能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云贵川渝区域、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三大主体功能综合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正式印发。《通知》提到,要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细化村庄规划编制有了具体指南。
3月,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成果正式形成。此前,相关数据主要依靠地方填报,缺少统一标准,容易出现影响城镇化水平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等问题。这次形成的确定成果是首次在统一标准控制下,将全国城区范围落到了空间位置,将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体检评估等工作提供重要抓手。
随着数字化高歌猛进,国土空间规划也在积极探寻数字赋能,稳步推进构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去年9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出台,提出要顺应新技术革命趋势,以业务需求为牵引,以智能工具和算法模型为支撑,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强系统互联和数据治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设“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方案出台推动试点工作加速推进。目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16个省份、29个城市以及1个区县已有序展开探索。
“在已建成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将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苗泽表示,下一步将从技术支持、立法保障等多方面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
一方面,在区域规划编制上,加快《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多部编制报批,全力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空间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法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将抓紧推进报批,争取早日出台,用法律法规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绘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记者 纪文慧)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