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专家表示,一季度贷款总量稳定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稳固。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均衡投放信贷加强引导,信贷资金价格和流向显现出不少亮点,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新增贷款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4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M2)余额304.8万亿元,同比增长8.3%。
专家认为,信贷增长态势更加稳定均衡,社融规模保持相对高位,M2总量突破300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质效提升。
尽管相较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少增1万多亿元,但仍是历史同期次高水平,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金融机构信贷均衡投放等因素影响。
“银行往往有首季冲高信贷规模的习惯,这对后三个季度会造成一定透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投放,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为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有所回落。“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疫情防控转段后M2适度回落是正常的,这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创造货币的行为在向着均衡稳健、可持续的轨道靠拢。”温彬说。
面对超300万亿元的M2总量,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当前货币存量已经足够大,为促进投资、消费奠定基础。随着经济恢复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培育,下阶段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为重要的方向,未来要更多向存量资源要效益。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提升质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77万亿元,在各项新增贷款的占比超八成。
近年来,我国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领域贷款占比不断增加,贷款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专家表示,当前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部分不断增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比、增速等均在下降。
记者了解到,3月末,从主要大行的数据来看,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0%至30%左右的高位;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当前获得贷款支持的科创企业中,九成多是私人控股企业。
4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率1.75%,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专家表示,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将进一步加快调整优化。同时,与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发展更为适配的直接融资需加快发展,促进债券和信贷市场发展更加均衡。
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表示,未来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未来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或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工具箱。
专家分析称,我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箱,与欧美国家正常货币政策用尽、被迫大量购买国债有根本区别。多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有了持续、长足发展,这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条件,中国人民银行或可根据调控需要,将买卖国债作为主动丰富流动性的政策工具。
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处于历史低位
2月,今年首次降准落地,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并带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记者调研了解到,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在3.7%左右,同比分别约下降0.2个和0.4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利率下行更多。
“贷款利率持续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也激发了信贷需求,并有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随着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物价总体温和回升,未来实际利率会进一步下降,特别是新动能领域企业的贷款利率将下行较多。
与此同时,银行自主调整存款利率效果持续显现,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明显。目前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2%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约0.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56万亿元。“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董希淼表示,从期限结构看,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有助于缓解存款长期化、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记者吴雨、刘开雄)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