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种,能生产4张太阳能电池片;1分钟,能组装2226部智能手机;1小时,能收割10亩小麦……这组数据,是当前我国各产业快速发展,向现代化升级的生动体现。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展优势产业是提高我国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高国际竞争力。
今年以来,我国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延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5G应用进程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瞄准竞争制高点、“5G+北斗”为智慧农业持续注入动力……一批批优势产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智能化为优势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优势产业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主流,竞争力持续提升。
“平均10秒就有一台洗衣机下线。”走进位于湖北省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的洗衣机工厂,AGV无人小车自动转运物料,5G+AI视觉质检一秒完成产品外观质检及信息录入,2500多个5G终端设备将生产环节“无缝衔接”……在5G技术加持下,该“智慧工厂”实现工业园区全面互联互通,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当前,5G应用进程进一步加速。多项数据表明,我国在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居世界先进行列,5G关键技术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千行百业正在5G赋能下“向智蝶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9.4%,累计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
“随着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5G走进核心生产流程成为行业刚需,满足更多需实时控制、高可靠要求场景的部署。”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对记者表示,未来,5.5G低时延、高可靠、大上行等能力的全面完善,将进一步助力工厂全面实现无线联接,降低产线调整成本,提高产线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产业体系的先进性,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不断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做强做优,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绿色化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塑造我国产业发展新优势,还要牢牢抓住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牛鼻子”。在我国优势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则为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
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清洁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1秒种能生产4张太阳能电池片,订单已经排到了2025年。”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IBC电池制造车间,在这条全自动无尘生产线上,一片片“青海产”高效光伏电池组件有序产出。
IBC电池研发效率高达25.06%,是目前全球转换效率最高的电池。据了解,该产品远销瑞士、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上述公司在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目前,我们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打造了多晶硅生产、电池研发制造、光伏电站规划等完整的光伏全产业链。”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26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刘明阳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一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730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产业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当前,我国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下一步,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新机遇至关重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所长李宏伟建议,新征程上,要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规模、配套优势及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速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倾斜,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来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同时,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工程化产业化,丰富和扩大应用场景,支持领军企业构建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融合化提升优势产业整体效能
产业体系的融合化,是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另一“大国重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实现与各类应用的深度有机融合。以现代化农业为例,随着“北斗+农业”的不断融合发展,新时代智能化农场的应用场景正不断延伸。
眼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双抢”季,承载着北斗导航的无人耕机驰骋沃野,各类5G传感器遍布田间……一幅幅“科技农耕图”在广袤田地铺展开来。
近日,在上海嘉定的一处农田里,加装了北斗终端的插秧机,只需技术员在“云端”动动手指,就可以按照规划路线行进,开展插秧作业,甚至在转弯、掉头和障碍物规避环节也无需人工干预,除了人工送苗外,机具完全处于自动作业状态。
在与5G、北斗导航等技术的加速融合下,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正驶向“快车道”。动力换档、免耕播种、高速播种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具备自动驾驶及导航、作业状态实时监测和远程运维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成功研制并实现应用。
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看来,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等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只有与其他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配套,做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不断保持技术的引领性和融合性,推动应用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今年6月份印发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先进农机创制应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生产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融合发展,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加坚实支撑。
不仅仅在农业领域,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正在推动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面向未来,我国优势产业将沿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路线不断巩固延伸,释放出更大的潜力和更加夺目的光彩。(杨曦 申佳平 马可欣 赵竹青)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