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74万,超过年度目标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4日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一季度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仍需关注青年人尤其是高学历青年就业压力较大等结构性矛盾。当下,相关部门、高校和企业“千方百计”保重点、促匹配、拓空间。下一步,相关部门也将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
主要指标运行平稳 线下招聘需求回暖
人社部数据显示,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困难群体就业得到积极保障。
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74万人,超过30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达到118万人和40万人,同比分别增加10万人和2万人。
与此同时,线下招聘需求有所回暖。数据显示,“春风行动”累计举办招聘活动5.8万场,发布岗位3800万个、同比增加12%。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也显示,企业招聘规模逐月回升,且小微企业招聘恢复更快:2月、3月全国招聘职位数分别环比增长23%、10.8%。3月份,20人以下企业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长15.1%,增幅最大;其次是100-499人企业和20-99人企业,环比增速分别为11.3%、10.8%。
“现场招聘给了我很多可选择的方向。”“和求职者面对面接触,也能帮助我们提高选人用人的精准度。”记者近日走访多个招聘会现场发现,求职者与招聘负责人积极交流沟通,寻找能满足需求的岗位和员工。
以刚刚落幕的“就业在北京”2023年北京市大型现场招聘会为例,为期两天的活动共吸引超万名求职者现场参会,23.8万名求职者在线观看直播,用人单位现场收到简历9840份,1668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在人社部2023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在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的有力支撑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结构性矛盾仍存 高校毕业生成施策重点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青年人尤其是高学历青年就业压力较大。促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陈勇嘉表示,当前正值求职季,许多毕业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就业岗位、更精准的就业服务、更优质的培训机会和更好的权益保障。对此,人社部启动实施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聚焦岗位拓展、服务优化、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出了10项具体行动,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就业创业。包括实施就业政策落实行动、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实施创业服务支持行动、实施“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等。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大高校也是“千方百计”。
“我们开展了‘就业形势分析与求职准备讲座’、第十五届模拟面试大赛暨第五届简历求职大赛、单面群面实战演练与辅导、个性化咨询、对话企业行等活动。”北京交通大学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梁英说。
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范晓静介绍,春季学期开学两个月以来,学校校院两级领导已走访用人单位100余家,与超过50家用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或签订备忘录,拓展新增就业岗位、实习岗位1500余个。
“近期青年失业率有所上升,但随着经济恢复,用工需求扩大,青年人失业率会逐步改善。从25-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看,高学历人群失业率最低,意味着随着大学毕业生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未来青年失业率会逐步降低,总体会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日表示。
优化调整后的阶段性政策将出台
4月7日和4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均针对稳就业问题做出重要部署。4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记者从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稳就业,更多工作已经排上日程。包括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出台优化调整后的稳就业阶段性政策,倾斜支持创造岗位多的行业企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打包推出“职引未来”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等。
“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我们有条件、有基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陈勇嘉表示,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仍然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一些劳动者在求职就业中还面临急难愁盼问题,部分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仍在寻找合适的工作,这些都是要努力解决的实际问题。(记者 张莫 王奇 袁小康)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