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攻关有条不紊,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我们正处于研发关键期,917万元留抵退税款让公司正常运转有了保障。”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丰说。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接续落地,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存量,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近段时间,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为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在稳增长、保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保持合理支出强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好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等举措,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全面释放政策红利
作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最重要内容,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通过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直接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增强了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受疫情影响,公司经营情况未达预期,资金链几度濒临断裂。留抵退税款及时到账,帮助企业熬过最艰难时期,对企业来说简直就是‘救命钱’。”广东海思康尔普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肖庆新感慨道。
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阶段性措施、制度性安排协同发力,既有大规模留抵退税,也有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入形成更大合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15日,今年已有超2.1万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随着相关政策落地不断提速,大规模留抵退税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任务于近期圆满完成,为广大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继续实施税费支持政策是下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点之一。财政部日前明确,下一步,将继续落实落细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全面释放政策红利。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留抵退税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性举措,也是深化增值税改革重大措施之一,尤其是采用兼顾存量、增量退税的方式将更大力度地化解企业财务困境,对缓解疫情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认为,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保持较高支出强度,大力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起到重要作用。
盘活专项债结存限额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各地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优化资金投向,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何代欣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已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52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比往年大大提前。
为进一步发挥专项债稳增长、促投资作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各地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安排,财政部拟指导地方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发行新增专项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接下来财政部将积极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欧文汉说。
对市场来说,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是增量政策工具落地的一个重要表现。
申万宏源发布的报告预计,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落实后,三四季度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有望提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达到10%,显著高于去年水平,有望拉动今年GDP增速加快1个百分点,从而在稳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准财政”工具发力
在财政政策收支两端发力的同时,被称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在发力。
“18亿元!有了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这笔资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这段2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马上就能全面开工了。”浙江省桐乡市交投集团董事长李锋兴奋地说,基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既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又有助于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减轻公司股东投入压力。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额度下发之后,项目对接顺畅,基金投放不断加速。截至8月26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签约422个项目,投放2100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完成900亿元资金投放。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作为补充项目资本金、助力扩投资稳增长的阶段性举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具有典型的财政货币政策联动效应。”财达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宣宇表示,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于有效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抓紧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加快释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将强化政策效应,同时有望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作用。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