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6% 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广袤田畴,绿意盈盈。晚稻等秋粮作物基本完成播种,玉米、中稻、大豆等作物长势和去年基本持平,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厂矿码头,热气腾腾。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6%,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中国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7月份,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的韧性不断显现”
7月,我国经济运行面对的挑战更趋复杂。看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叠加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看国际,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
顶住压力,迎难而上。“7月国民经济继续恢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的韧性不断显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8月1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生产需求保持恢复态势。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均保持增长。前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的降幅均有所收窄。
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1至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1%;7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12.7%和33.9%。产业升级发展新动能成长趋势明显,绿色转型的步伐在加快。
要素保障有力有序。面对国际能源供给紧张,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能源保供持续加大,成效不断显现。1至7月,我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5%、3.7%和5.4%,均保持较快增长,稳定了国内能源价格;全社会货运量降幅比1至6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降转增,同比增长0.1%。
民生改善效果显现。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相关消费品的销售稳定增长。1至7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4%和7.4%;教育、卫生领域投资分别增长8.2%和33%,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连续回落”
今年以来,受超预期因素影响,就业压力有所加大。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显效,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5月份以来就业形势总体改善。
主体人群就业继续改善。7月份,25岁至59岁成年人失业率为4.3%,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就业基本盘保持基本稳定。
农民工群体就业好转。针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发力,农民工失业率持续回落。7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为5.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大城市失业率有所下降。前期受到疫情冲击,部分大城市失业率较快上升。随着疫情形势改善,大城市就业市场较快恢复,失业率下降加快。7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青年人就业持续承压。今年以来,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失业率连续走高。7月份正值毕业季,大量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推高了青年人失业率。7月份,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为19.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付凌晖分析,一方面企业受疫情冲击,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青年人就业占比较高的第三产业恢复缓慢,制约了青年人就业。另一方面,青年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目前更多倾向于稳定性比较强的岗位,求职期待和现实岗位需求存在落差,也影响了青年人的就业入职。
“总的来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连续回落。但也要看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压力依然存在。7月份,全国失业率总体水平还是高于上年同期,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付凌晖说,要继续落实好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动经济持续恢复,积极助企纾困,扩大就业岗位,加大稳就业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总的看消费恢复态势没有改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已经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付凌晖分析,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主要是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房地产下行拉低了服务业生产指数。7月份,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0.8%,降幅比上月扩大了3.8个百分点,下拉服务业生产指数1.7个百分点。二是部分接触型、聚集性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7月份,展览、会展、园区管理等服务活动有所减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
不过,服务业企业预期总体稳定。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虽然比上月回落,但是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7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是58.8%,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的信心普遍回升。
与服务业相对应的,7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14.2%,分别比上月回落了4.2和0.5个百分点。这两类合计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4个百分点。此外,部分居住类商品销售比较低迷。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3%和7.8%。
“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总的看消费恢复态势没有改变。”付凌晖表示,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18类商品中,有15类保持增长,其中7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加快。
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1%、10.1%和11.5%,比上月有所加快。
服务消费继续恢复,餐饮收入降幅收窄。疫情精准防控背景下,促消费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居民暑期外出和就餐活动增加,相关消费也有所改善。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一些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效果逐步显现。“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持续恢复,居民压抑的消费潜力就会释放,消费意愿会增强。”(记者 陆娅楠)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