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经济怎么样?国家统计局权威解答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1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15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经济怎么样?一起关注——


  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


  4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5月份经济止住4月份下滑势头,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由上月下降5.1%转为增长1.3%;从需求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6.7%转为增长3.1%;出口增长22%,比上月加快了6.7个百分点。从地区看,6月份,31个省区市中,21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占67.7%;30个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升,占96.8%。


  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7%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6月份美国、欧元区CPI同比分别上涨9.1%和8.6%。


  就业形势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回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二季度从月度看,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6月份连续下降。5月份下降到5.9%,6月份降至5.5%。从6月份来看,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下降0.9个百分点。


  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今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对部分地区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但疫情的冲击影响都是短期的、外在的,不会改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的趋势。


  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和6.3%,上个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从消费看,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月份增长5.5%,上个月为下降1.5%。从就业来看,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9.7和0.8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


  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和2%,增速均快于全国。二季度,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支撑了工业生产。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6%,均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7.3%,快于东部地区5.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和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6.2和3.5个百分点。


  下阶段,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从下阶段来看,目前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在上升,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第一,大国经济有韧性。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56万亿元。


  第二,需求恢复有潜力。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比4月份加快9.4个百分点;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14.3%,比5月份进一步加快了4.8个百分点。


  第三,生产回升有支撑。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物流运输逐步畅通,有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恢复。


  第四,创新发展增动力。在疫情条件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五,宏观政策有保障。下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


  转自:中国政府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