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此央地持续出台多项举措稳定工业经济发展。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张潇潇对第一财经表示,后疫情时代,各地加强工业发展对于稳住经济发展大盘,激发我国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意义重大。
定下工业发展目标
近日,多地出台政策措施稳定工业经济发展。
5月27日,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工业立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在更高区位稳中有进的运行能力。
《措施》提出加快重大工业项目规划建设。狠抓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在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链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落地建设10~15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10~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能源项目。
在加强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方面,《措施》鼓励产业基金引进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深圳市引导基金主管部门可根据落地项目实际情况认定返投金额。
接着在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公布,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
在上海,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支持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企业以点带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方案》还提出,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域铁路、新型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支持扩大企业债券申报和发行规模。加强银政联动和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对接重点项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便捷的融资支持。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在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方面,上海将全力发挥投资促进作用,提振产业投资信心,稳住存量还要扩大增量。
广州市则在6月2日公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广州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同时也明确了广州“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要着重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聚力打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广西日前也出台40条措施稳工业经济大盘。包括,在抓项目扩投资政策上,广西将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民间工业投资,落实好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标准厂房、重大项目投资奖励等政策;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广西将实施“一行一策”支持汽车、机械、粮油、食品、电子信息、建材等行业负增长企业恢复正增长;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工作;谋划建设北部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6月7日,《浙江省畅循环稳工业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行动方案》从十大方面共计25条具体举措,力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包括,每月开展548个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调度协调,新谋划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加快产生实物投资量。省市县分别聚焦10亿元、5亿元、3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建立近期投产达产项目跟踪服务清单,开展动态跟踪,实行项目投产赛马机制,鼓励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对项目建设滞后问题限时服务督办,加快形成工业产出增量。
张潇潇表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担任着压舱石的作用。立足工业领域,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各地强工业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积极探索。此外,强工业有助于激发内需市场活力。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是我国自身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工业供给体系质量,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此外,发力工业有助于夯实数字引擎作用。
工作重点有哪些
在6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陶青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5月以来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尽管制造业企业前期受到疫情冲击,遇到不少困难,但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恢复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
在用电量方面,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为例,根据5月份前三周的数据统计,上海市总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78%以上,5月以来周用电量环比平均涨幅为2.25%,其中第二产业周用电量环比平均涨幅5.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日均用电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3%以上。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在疫情缓解、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叠加工业生产内生韧性较强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5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出现较大幅度回升。
接下来提振工业经济有哪些重点,陶青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一是加快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全力保障产业链稳定畅通;三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四是扩投资促消费。
陶青说,保链稳链是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针对当前复工不达产、复工基础仍不牢固、重点产业链协同复产难等问题,我们将继续从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三方面持续发力。对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要进一步发挥有关协调平台功能,加强上下游衔接服务。对重点区域要加强跨区域、跨省市协调,加强点对点、一对一的疏通卡点难点。
另外,要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数据显示,5月份,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长三角地区逐步复工复产,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制造业生产指数为49.7%,较上月上升5.3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虽然长三角地区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但是企业在落实复工复产进程中仍面临疫情防控、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企业生产指数仍位于50%以下,仍有进一步恢复空间。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的比重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至32.8%,为今年以来新高。为实现稳住经济大盘重要目标,需要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实物流保通保畅,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提振国内需求,保障就业市场,扶持中小市场主体。
张潇潇认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比如长三角,可以建立健全复工复产问题处理回复机制,及时解决区域内企业因疫情防控产生的到岗用工、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最大力度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另外可以精准施策,提升市场主体发展活力,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市场主体,梳理不同市场主体政策需求,提升政策精准度和落地性。还可以建立长三角地区常态化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和动态协调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大数据监测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转自:第一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