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降!这是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交出的出口成交额“成绩单”。鉴于该展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上述表现加深了人们对于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出口形势的担忧。
事实上,鉴于近期以来中国外贸出口的表现,本届广交会的惨淡并没有出乎舆论预料。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7%,增速较2014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
将视线置于更大的坐标系上可以发现,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速便大体呈现一路向下的态势。及至去年,出口增速终于回落至6.1%,低于官方设定的8%左右的增速。
而在此之前的十余年,中国的外贸出口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傲居全球,为中国GDP高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中国外贸的“黄金期”。抚今追昔,竟恍若隔世。
普遍认为,支撑入世后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的两大要件是“人口红利”和“入世红利”。如今,世贸组织遭遇区域主义的“逼宫”,举步维艰。更要命的是,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已见顶,由此导致的“刘易斯拐点”的迫近,使“中国制造”成本大幅攀升,给出口造成重创。
“中国制造”成本的挤出效应,无意间成全了周边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周边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出台优惠引资政策,主动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促进出口快速增长。
而在高端产业领域,中国的机会也被不断蚕食。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利用科技、人才优势抢占新兴技术前沿,促进“再工业化”,开拓国际市场,取得明显成效。过去5年间,美国出口额年均增长9%,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8.2%,均超过全球出口总体增速。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啻于为中国出口企业“雪上加霜”。在过去近十年内,人民币累计升值逾三成,其所导致的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不断侵蚀着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
所幸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流露出宣布人民币估值合理的迹象。近十年来,该机构对于人民币汇率遭低估的抨击向来是美国对华施压的主要依据,此番“改口”或将有助于减轻来自华盛顿的压力。
然而,鉴于日欧等经济体先后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人民币相对于这些经济体货币的汇率仍有望持续飙升,由此为出口造成的压力仍将持续。
以本届广交会为例,来自欧洲的采购商减少了18%,其背后的主因便是始于去年年底欧版量宽推出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持续升值。
未来一段时期,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外部需求仍将疲弱,而由经济不景气衍生的保护主义依然存在。这也是商务部日前做出中国外贸将“保持中低速增长”这一论断的主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脱困之策。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各项支持外贸出口措施的出台,都寄托着政府支持出口的考量。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整体外贸形势的不彰,一大批外贸出口企业被淘汰将成为必然。而拥有较强竞争力得以存活的企业,也势必要做好较长时间“过冬”的心理准备。(中新社记者 石岩)
来源:中国新闻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