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之后,中国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央行第三次宣布降息,这显示,中国政府越来越依赖大刀阔斧式的刺激政策,来提振饱受压力的实体经济。
5月10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1.3倍调整为1.5倍。
央行发言人称,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半年,除降息、降准外,央行还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帮助实体经济增添活力。
最新公布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在多种政策工具中,一季度仅中期借贷便利(MLF),央行就投放了超万亿元。
央行频频的动作,也暗示了当前经济环境面临的困境。
2014年,中国GDP增速达7.4%,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当2015年的增长目标骤降至“7.0%左右”时,市场已经感受到了今年的增长压力。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7.0%,下台阶般的降速,为全年的经济增长敲响警钟。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指出,此次利率调整,目的是发挥逆周期宏观调控工具作用。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下行压力、物价总水平保持低位,都决定了通过名义利率适度下调以实现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客观需要,以此稳定实体经济运行预期。
虽然中国政府预见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央行的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在一季度,腾讯财经曾采访多家中小企业经营者,他们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并没有改善。近期公布的汇丰中国4月份制造业PMI的数值也低于此前预估,这也显现了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的苗头。
与此同时,股市在今年以来,全面上涨,市场猜测,本应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股市。
对于这一现象,在博鳌论坛期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腾讯财经的问题时指出,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同时他指出,过剩产能行业占用了过多的金融资源,这些行业应该把金融资源让出来。
陆磊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需要发挥组合拳作用。利率政策仅仅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对预期的引导还需要财税、产业、区域政策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进行引导,仅有融资成本降低是不够的,还需要形成融资的有效需求,以实现金融资源存量和增量的优化配置。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决策层释放出更多的宽松信号,要求出台更有力的政策,包括加码财政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推进基础建设项目、并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随着多种措施的出台,预计即将公布的4月宏观数据,将显示实体经济活动初现企稳迹象。房地产销售有望实现一年半来首次同比正增长,出口可能同比小幅增长,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也可能回升至6%以上。
汪涛预计,央行年内还将再次降准100个基点,以抵消外汇超预期流出的影响、压低货币市场利率,进而支持地方政府债务互换。
此次降息的同时,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区间进一步放宽。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看来,这意味着央行存款利率已经基本放开。在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速。
但宗良担心,此时降息会导致资金继续流向股市,造成银行存款减少。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央行将存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放开到1.5倍,会出现银行由于争夺存款而推高资金成本,从而导致银行的贷款利率也难以下降。“虽然利率下降了,但因为银行存款成本的提高,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会滞后。”
腾讯财经计算发现,上浮1.5倍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3.375%,高于调整前的3.25%的上限。如果一浮到顶的话,银行的存款利率不降反升。
不过央行认为,由于目前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机构数量已明显减少,预计金融机构基本不会用足这一上限。(闫铮 刘鹏 周纯 刘利平)
来源:腾讯财经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