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新鲜出炉的4月金融数据里,广义货币M2同比增10.1%,刷新了历史纪录。数据显示,这是有数据以来,即1986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低于12%的调控目标,但市场对于M2数据的回落表现仍然较为“淡定”。
此外,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079亿元,同比多增1855亿元,相对较为符合预期。与此同时,继近期降息,市场加大了对二季度降准等稳健货币政策出台的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
“基数大了,增速回落也正常,只是相对12%的调控目标来说确实低了,因此货币政策仍有运用空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4月M2同比仅增10.1%,创下历史新低,既有趋势性原因,也有季节性原因。从趋势性看,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影响基础货币投放,以及信贷、同业派生存款效应下降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从季节性看,去年4月,央行向国开行投放1万亿元棚改再贷款致使基数升高。
对于M2同比增长放缓的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一是虽然存款准备金率普遍下调、定向宽松、短期信贷投放较多等长期和短期因素都有利于货币乘数扩张,但基础货币投放模式改变,外汇占款同比少增明显,基础货币同比投放较少。二是私人部门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各类存款同比少增。三是银行非信贷资产投放总体放缓,这具体表现为银行同业业务受监管增强影响,金融机构同业资金运用总体有所放缓,相关货币创造变慢。
“财政存款和外汇占款并非拖累M2的主因。M2增速放缓还是反映实体信贷需求不足和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导致信用派生存款力度减弱所致。”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称。
从央行数据来看,4月份信贷投放较为充裕,新增规模为7079亿元,同比多增1855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4.1%,较上月略有提高,延续了第一季度的运行态势;但社会融资总体增长仍有所放缓,当月新增规模1.05万亿元,同比少增4488亿元。
李奇霖称,这反映了信贷需求不足与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并存。新增社融1.05万亿元,表内贷款和表外融资均放缓,结构上,表外转表内趋势延续,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叠加融资需求不强,导致新增社融持续放缓。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反映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减少,这与今年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创下12%的新低一致。”温彬称。
此外李奇霖认为,新增人民币贷款7079亿元,回落一方面因实体扩大再生产意愿弱,另一方面因银行风险偏好不强。票据融资新增1300亿元正是反映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银行大幅通过票据充信贷额度。
“信贷7079亿元,大幅低于预期,票据冲量明显,反映出企业投资意愿低迷。”招商宏观团队称,基建项目的资金到位、表外需求转向表内都支撑了中长期贷款规模,占比从45%上升至61%;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短期贷款从42%显著下滑至14%,而票据的规模从上月的4%上升至27%,显示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足,“主要是降息后执行上浮贷款的比例增多,也有银行放贷更为审慎的原因。”
连平认为,4月总体信贷投放充裕,但社融新增疲弱。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供给端,货币政策、降息预期、息差压力等多重原因,增强了商业银行提早投放、加快投放贷款的意愿。二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企业运营难度增大,导致高风险融资渠道融资利率难以下降、资金供给明显放缓,但同时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增强了银行信贷能力。这两方面因素形成了银行信贷需求相对强于非银行渠道资金需求的态势。三是在监管政策方面,影子银行受规管增强的影响,部分表外融资回表。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称,未来将会有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出台。公共政策部门采取了一种宏观调控新思路,为改革赢得时间,加码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但目前效果有反复,预计二季度稳增长加码。地方债置换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预计未来还将降息降准、推进抵押再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考核等。
招商宏观团队预计,货币政策仍会延续稳健中适度宽松的基调,降息降准仍然可期。除了价格工具之外,央行仍会积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类创新型数量化工具,引导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带动总需求回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