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半年来的第三次降息,将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符合多家金融机构此前预期,同时市场预测,未来还会有降息和降准空间。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降息的目的无疑是为了稳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仍大,未来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若经济状态不见好转,年中前后可能再次小幅降息。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预测,继4月降准后,5月随即降息,未来很可能继续以这种方式交替进行。
南方基金分析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3·30房地产新政”和降息对房地产销售的刺激作用一度低于预期,但近期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增速显著回升,本次降息将为房地产销售添油加火,预期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重拾升势将得以实现。但是前期新开工增速大幅下滑和房地产商拿地意愿下降决定了短期房地产投资增速难见起色。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12月下降15个基点至6.78%,2月底降息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较为明显。
南方基金分析师认为,本次降息也将再次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2014年11月以来央行三次降息、两次降准,4月至今引导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回落至2.3%附近,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具有累积效果,对稳增长有积极作用。
在多数金融机构分析人士看来,进一步的降息和降准存在可能性。那么,央行为何出手如此频繁?
汇丰(HSBC)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降息既是形势所逼,亦为明智之举”,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则认为,从内部看,经济下行、债务置换和融资成本是央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出现了三次降息两次降准,但经济的增长压力仍然存在。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名义GDP增速跌至5.8%,已经接近2009年的低点(5.7%),如果考虑到目前远高于六年前的债务压力,目前的实体利率水平显然是太高了。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一季度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6.78%,远高于2009年5.7%的最低水平。再加上地方政府面临债务置换压力,在货币市场利率已经明显下行的情况下,降息是预期之内的事情。
从外部看,朱振鑫认为,人民币的过度强势已经对出口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自2012年全球量化宽松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从去年降息到现在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又升值了5.6%。这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还是相对中性的,人民币汇率还是太强,需要继续宽松对冲,而近期美国经济走弱后加息预期推迟,也给降息留出了空间。
不过经济学家张其佐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降息的信号作用大于实际意义。首先,融资成本仍然偏高,一年期贷款名义利率下降至5.1%,实际利率为3.6%,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偏高,再次降息仍有必要;其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不畅。存在“一边降准降息一边企业对资金越来越渴”的现象,需加快发展中小和民营银行等多层次金融体系,打通货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至于这次降息对股市的影响,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少君表示,监管不会扼杀牛市,而降息更有利于牛市格局。
朱振鑫在谈到降息对股市的影响时则相对比较乐观,认为降息可以看做是牛市的号角而不是尾声。
朱振鑫认为,牛市的三个宏观驱动力依然未变。一是房地产下行导致的居民资产重配,不管房地产是否出现回暖,房地产的赚钱效应已经消失了。二是政府信用收缩导致的金融机构资产重配,地方上的PPP和城镇化基金短期内还无法完全取代城投留下的缺口,也无法对冲房地产对经济的下拉作用。三是货币宽松带来的增量资金。
在内外压力之下,民生证券判断未来央行的宽松还将继续。朱振鑫认为,“这次降息25个基点远远不是终点,下一次降息不会太远,尤其是考虑到年底‘猪周期’带来的通胀上行压力,央行可能提前行动,上半年可能还能看到一次降息,预计全年还有50个基点以上的降息空间。”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