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4.7%;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海关总署9日发布的前4个月成绩单显示,中国外贸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实现了正增长,并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迹象。
不过分析同时指出,后期面对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难题,外贸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面对这一形势,中央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从短期纾困保订单,到长期促创新增动力,全面发力,吹响了外贸“保稳提质”的号角。
韧性彰显 外贸实现正增长
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局势紧张,在多重挑战下,4月份外贸形势备受关注。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以人民币计,我国进出口总值3.16万亿元,同比增长0.1%;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49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国外贸在风险和挑战中实现了正增长,这一成绩实属不易。”他同时表示,更不易的是,在规模上保持韧性的同时,外贸提质增效效果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1.2%,占外贸总值比重持续提升;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97万亿元,增长15.4%;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实现快速增长、比重提升……
在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看来,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的特点,我国实现全年外贸保稳提质目标仍然有较好支撑。
应对挑战 集中部署保稳提质
不过,从数据看,3、4月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外贸压力增加。记者采访的企业普遍反映,近期物流受阻,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国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成为制约外贸生产、履约、盈利以及后续接单安排的重要因素。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分析,国际经济复苏脆弱乏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缩通胀加剧,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价格高企,企业经营压力上升。
针对这些问题,系列政策正在加力。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外贸保稳提质”作出重点部署,从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运,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政策,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投放,优化广交会等平台服务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
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举措落地。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在保畅通、抓订单、强支持等方面出台举措,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
“稳”同时,更多“进”的举措也在酝酿。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壮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制定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更多支持政策还将出台。
央地合力 确保全年稳外贸目标
在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下,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等超过20多个省份陆续启用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物流的堵点逐步打通。江苏等地还及时为外贸企业增开中欧班列、加密集装箱航线,帮助企业降本减损,开拓新市场。
近日,太仓港新增了一条东南亚航线,为进出口企业增加了选择物流方案的余地。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海运事业部副经理潘强对记者说,从太仓港直接出海既为客户节约了大量的物流时间,还可以节约相当可观的物流成本。
与此同时,不少公司还在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从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到逐步增加精加工产品,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筹谋拓展生产线。“只有打通产业链条,才能塑造更强的品牌竞争力,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公司总经理张德岩对记者说。
政策加力和企业探索,将逐步夯实稳外贸的根基。高凌云分析,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国内来看,产业技术在不断升级,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望加强;从国际市场看,世界经济虽然增速趋缓,但仍保持整体复苏态势。另外,随着形势变化,国家跨周期调节外贸等相关政策力度和侧重点也会不断调整。
综合来看,高凌云认为,中国进出口有望从二季度后段开始迎来反弹,预计全年可实现保稳提质目标。(记者 王文博 何磊静)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