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经济的分量格外不同——风险面前,正是成千上万链条相互支撑,守住了稳的基本盘;挑战当下,恰因每个环节守正出新,创造了进的新动能。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提振经济的重要之举,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
精准防控、全力稳产,“一企一策”纾困解难,协同上下游打通堵点卡点……连日来,以产业链供应链为抓手,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传递出稳字当头,努力稳预期的积极信号。
坚定信心 保供稳产
看到生产线高效运转,力高新能源创始人王翰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力高新能源是烟台一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站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口,王翰超从不担心订单,却在此轮疫情发生后,对产品的如期交付担忧。
“政府组织上门核酸采样、针对生产和销售运输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一系列措施保障防疫生产两不误。”他说,企业也启动了烟台、合肥两个生产基地“双备份”机制,目前生产平稳,供应充足。
稳增长,关键在稳工业,重点是稳生产。
进入3月,疫情波及我国很多省份,一些城市按下“慢行键”。越是面临新的压力,越要把措施准备再周全一些。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从严从实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围绕稳产保供,各地各部门迅速出台一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一线生产的运行,让企业和市场的信心更坚定。
工信部连续召开稳工业座谈会,明确全力保障重点医疗物资、重要生活物资、农资化肥和基础工业产品等的生产供应,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实施力度有关政策,优先支持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等行业……
山东盯紧抓牢重点企业生产,“一企一策”建立清单和问题台账;泉州通过组建涉企微信群等方式,为工业企业开辟快速服务通道;深圳针对中小企业用工难等“痛点”,推出支持企业同心抗疫系列政策……围绕“稳字当头”展开的切实举措,为提振工业注入动力。
稳产保供的政策组合拳“落”下去,生产的“马力”和市场信心提升起来。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1日发布公告称,鸿海在深圳龙华、观澜等主要园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之下,已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认为,中国的“动态清零”对疫情蔓延的地区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同时官员们也在充分考虑恢复工业活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德国《日报》网站等外媒称,中国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策略,这些措施已经产生效果。
聚焦堵点卡点 畅通产业链
“您公司申请的3月19日‘货运码’已经成功通过审核。”几天前,江苏太仓展新胶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张海龙接到这个通知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公司和上海企业合作较多,货运车辆往来频繁,疫情影响下货运效率不高的难题终于解决。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物流很关键,不让复工复产“卡”在半路上。记者调研发现,山东、江苏、广东等多地成立由工信、交通等多部门联动的机制,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做好跨省跨市人员流动、物流运输等工作。
着眼于打通产业链卡点,一系列措施落实落细——
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美国安靠科技中国区总裁曹持论说,在过去的一个周末,工厂进行了48小时的短暂封控,来自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等部门的帮助,让工厂依然实现了不间断生产。“我们把原来2周左右的原材料安全库存提升到4周以上。目前产能利用率接近100%。”
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1.8倍,高速发展势头离不开芯片、上游材料的及时保供。
“我们在去年基础上搭建汽车芯片在线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工信部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
加大力度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实现“点”上的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增强“线”上的韧性;重点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培育“系统”上的优势……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分地区、分行业精准施策。
“接下来,要把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落细落到位,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畅通经济循环。”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助企纾困解难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
“我们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就会发现无数中小企业在做支撑,他们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不小的挑战,有关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从纾困和培优两个方面,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纾困方面,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税减税规模历史空前,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真金白银直达企业,惠及一线生产。
重庆世玛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焦凡说,公司目前有存量增值税留抵税额3800万元,退税实现后,将极大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在培优方面,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重庆提出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鼓励“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山东实施产业链协同工程,每季度向“专精特新”企业定向发布重点项目合作等目录;安徽明确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多地纷纷敲定发展目标,出台相关政策。
“我们将坚持培优企业和培强产业相结合。”肖亚庆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继续应对疫情的冲击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再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000家以上,支持“专精特新”的政策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记者 张辛欣)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