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经受住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等复杂形势考验,保持稳定恢复增长态势。”在工业和信息化部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2021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7%、2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8%、17.1%,体现了中小企业的韧性和活力。
中小企业平稳恢复离不开一系列纾困政策的精准实施: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万亿元,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2021年前11个月,共支出各类就业补贴827亿元,向326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达到192亿元……“我们近期对2.5万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1%的中小企业认为发展环境有所改善,85%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有所改善,92%的中小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减轻。”徐晓兰说。
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不仅要纾困,更要培优。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介绍,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930家,是前两批总和的1.5倍。此外,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3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打开新的大门,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产品和服务。
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成效初显:目前,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五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企业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很多企业在强链补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增强发展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将新培育3000家‘小巨人’企业,财政再支持500家以上重点‘小巨人’企业,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徐晓兰说。
梁志峰透露,《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与培育办法》即将出台,工信部将继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同时更加注重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更加注重从产业链角度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数据显示,我国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分别从2017年的49.2%和38.1%,提升到2021年的55.7%和51.9%。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大企业相比仍较落后,梁志峰建议,支持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轻量化、低成本、易部署、易维护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为中小企业开放平台接口、微服务和计算能力,便利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组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智能制造进园区等活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实现精益生产、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记者 李芃达)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