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双碳”工作路线图浮出水面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1-04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12月30日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备受关注的“主要目标”部分,《指导意见》明确,到2060年,央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形成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为国家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中的首个目标节点是“十四五”期末,到2025年,央企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要比2020年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到2030年,央企重点行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要接近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据悉,《指导意见》共八部分,分别针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产业体系、能源体系、技术攻关等方面展开部署,并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绿色环保企业集团,培育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碳排放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指导意见》提出,央企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煤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造纸等工业行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业电气化水平,促进绿色电力消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要求央企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探索深化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稳步构建氢能产业体系,完善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布局,结合工业、交通等领域典型用能场景,积极部署产业链示范项目。


  具体到技术布局与攻关层面,《指导意见》提出,央企要布局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深入开展智能电网、抽水蓄能、先进储能、高效光伏、大容量风电、绿色氢能、低碳冶金、现代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加强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指导意见》还要求央企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先进核能、绿色低碳电力装备、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推动央企布局建设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加速创新要素集聚。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抓住“十四五”时期开局起步关键期,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考核约束、重点推动和宣传引导,扎实有力推进央企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支撑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加快布局新赛道 央企“双碳”路线图浮现

    加快布局新赛道 央企“双碳”路线图浮现

    8月23日至8月29日,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第31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开展。作为“国家队”的央企纷纷表示,要发挥好国有经济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2021-08-31
  • 新能源再迎利好,双碳重磅顶层文件下发

    新能源再迎利好,双碳重磅顶层文件下发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是:到2025年要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25%左右,到2060年达到80%以上。
    2021-10-26
  • “双碳”行动提速迈进 多产业迎更大机遇

    “双碳”行动提速迈进 多产业迎更大机遇

    展望未来,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重点领域行业碳达峰方案陆续落地,全国碳市场不断扩容,新能源汽车、风光储等新能源产业链或有更大的结构性机会。
    2021-12-12
  • 明年“双碳”路径敲定 多部门绘就“施工图”

    明年“双碳”路径敲定 多部门绘就“施工图”

    从2021年“1+N”顶层设计的颁布,到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再到近日多部门陆续亮出“施工图”,2022年“双碳”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2021-12-2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