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助攻”企业利润回升 10月工业生产现积极变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1-29





  随着保供稳价、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有力推进,继10月份工业生产数据出现积极变化后,最新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呈现稳中有升。


  国家统计局27日表示,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6%,较上月加快8.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两年平均增长26.4%,加快13.2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2%,两年平均增长19.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多因素“助攻”工业企业利润回升


  官方一系列措施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是利润增速稳中有升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10月份,工业生产小幅回升,工业品出口较快增长,部分工业品价格继续上升,带动企业收入增长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较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为企业盈利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当月,在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拉动下,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1倍、56.1%,均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51.7、18.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随着能源保供政策措施的落实,10月份煤炭产量较快增加,带动煤炭行业利润同比增长4.38倍,增速较上月加快69.6个百分点;有色、化工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68倍、63.9%,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71.3、21.7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利润增长57.3%,保持快速增长。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也“助攻”本月工业企业利润回升。10月份,为“双十一”等节假日备货订单增加等因素带动相关消费品市场需求,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上月同比下降转为增长3.6%,其中,七成以上消费品制造行业盈利回升。


  此外,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落实,加之少数企业确认大额投资收益影响,也助推10月份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8.8%,增速较上月加快21.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其中,有14个行业利润增速在20%以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私营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42.7%,较上月提高27.6个百分点。


  10月工业生产现积极变化


  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稳中有升,与此前工业生产数据出现的积极变化形成印证。


  三季度,受疫情、汛情、部分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指出,进入10月份以来,各地限电限产政策有所趋缓,保供稳价力度加大,促进了工业生产触底回升。


  官方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两年平均增长5.2%,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0.4、0.2个百分点,分别为年内和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


  总体来看,工业回升的行业面和产品面在扩大。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41个大类行业有22个行业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0个行业。590种工业产品中,有288种产品产量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17种,工业生产改善领域明显增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提到,各方面针对煤炭电力供应偏紧,加大组织生产,效果逐步显现。10月份,煤炭、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9.2%和10.7%,比上月分别加快了6.3和1.8个百分点。其中,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增速由降转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部分行业因政策协调而加快增长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也明显加快。


  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其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3%和14.5%。工业新产品快速增长。10月份,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高技术制造业有望成为下阶段经济增长主要动能。


  工业持续恢复仍待加力


  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将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结构性阶段性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成本压力上升,推动工业生产稳定恢复还需要加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提醒,利好于本月生产的因素有洪涝降水等灾害缓解,国家保障煤炭、能源等供给,限电限产压力有所缓解,但后续生产恢复趋势尚待确认。朱虹则直言,当前上下游行业间盈利分化状况尚未明显改善,部分下游行业成本承压仍较大,工业企业效益状况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对此,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表示,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工业品价格高位运行,中下游行业、私营和中小微企业稳定恢复尚不牢固,产业链堵点依然明显。下阶段,要综合施策,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同时,落实好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各项惠企纾困措施,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工业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转自:国是直通车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