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政策面不断强化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国多地对土地供应端的精细调控加强。下一步,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相关规则,助力稳定预期。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日前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总体地价增速微涨。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67%,增速较上一季度上升0.23%。
分用途看,商业服务地价同比增速1.20%,住宅地价同比增速3.77%,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为1.84%。住宅地价涨幅明显高于其他用地。就城市个体来看,24个城市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超过5%,其中银川市、泉州市住宅地价同比增速超过10%,处于高速运行区间。
今年以来,政策面不断强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学区房和二手房先后出台了调控措施。同时,多个城市开启集中供地模式,供地时不仅限房价,对土地溢价率和房屋品质都有要求。
比如7月30日,杭州市公布今年第二次集中出让地块,溢价率上限由30%调整为20%,共供住宅用地31宗,其中10宗地块将试行“竞品质”,溢价率上限为10%。
此前,在今年首次土地集中供应中,北京市首次引入房屋销售价格引导机制,长春市实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成都市实行“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政策,土地供应端的精细调控加强。
专家分析,此举意味着地价、房价联动正进一步加强,针对全国土地市场分化和一些城市地价上涨势头,因城施策的政策调控可能加码。
报告显示,重点城市定基地价指数保持上升。二季度以2000年为基期的重点城市综合平均地价指数为322,住宅平均地价指数达到412。另外,商业服务平均地价指数为304,工业平均地价指数为236。
就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住宅地价来看,除深圳市、烟台市住宅地价环比负增长,三大重点区域各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均为正向增长。不过,三大重点区域住宅地价增速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放缓。北京市、上海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下降,广州市、深圳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上升。其中,深圳市地价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但本季度增速较上一季度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二季度主要监测城市商业服务、住宅及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负增长,住宅用地供应占比下降。二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建设用地供应面积5.82万公顷,环比增加3.24%,同比下降10.36%。其中商业服务用地供应0.32万公顷,住宅用地供应1.13万公顷,工矿仓储用地供应1.46万公顷,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约2.91万公顷。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季度中央坚持“房住不炒”总体基调,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房地产金融风险识别与监管政策从严,开发企业资金面整体趋紧。政策上定调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从税收政策、供应渠道等方面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同时,多地调控政策加码,从限购范围、用地和保障性住房供应、贷款监管等方面加大市场调控。
他表示,预计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保持平稳上行态势,部分热度较高地区调控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密切关注住宅用地集中供应等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效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相关规则,助力稳定预期。同时,应合理适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供给。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