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和机遇并存 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4-29





辩证看待基本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十四五”开局之年,外贸外资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和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均超预期,实现多年未见的高增幅。


  面对外贸外资“开门红”,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辩证看待基本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推动“开门红”成为“全年红”“持续红”。


  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形势严峻复杂


  在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碌着生产新一批电池板。这些太阳能电池板专门出口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目前出口订单已排到6月,机器满负荷生产赶进度。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实际使用外资3024.7亿元,同比增长39.9%——尽管人们对我国外贸外资增长早有预料,但最终增幅仍超出预期。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综合优势在外贸外资领域的具体体现。”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外贸外资的强劲开局增强了业内信心,也为全年稳外贸稳外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门红”是否意味着外贸外资全年发展可以高枕无忧了?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今年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对困难不能掉以轻心。”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


  “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梁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从深度衰退中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这些因素对地球村每个成员来说都是挑战,也会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全球投资的前景也不容乐观。”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脆弱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全球投资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2021年全球投资复苏。


  “蛋糕”小了,竞争难免日益激烈。在外贸方面,面对经济发展压力,一些国家自顾不暇,容易拿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大棒,设置贸易壁垒,阻碍自由贸易;在外资方面,一些国家为吸引外资纷纷出举措,比如大幅降税、降低能源价格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外贸实现“开门红”,部分原因在于贸易转移效应仍在发挥作用。我国外贸企业能否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抓住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释放以及留住贸易转移效应带来的客户,对全年外贸走势非常关键。


  “利用外资也面临比较优势转化的挑战。”梁明说,我国吸引外资从以前主要靠优惠政策转向更多靠改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将来,必须继续加大力度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使外资进入中国后能省心、放心、安心地发展,这样才能保持在全球引资竞争中始终更胜一筹。


  挑战和机遇并存,外贸外资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


  尽管外贸外资面临形势复杂,困难挑战不少,但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发展外贸、利用外资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产业链优势逐渐凸显。


  奇瑞汽车销量好。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53441辆,同比增长101.6%。以新一代瑞虎8、瑞虎5x等为代表的新车型持续热销欧洲、南美等市场。


  梁明说,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具备全产业链的综合优势,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基本支撑。在此基础上,广大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贸易多元化不断推进,国际市场布局有了更大的空间。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陶坚说,面对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我国外贸企业主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牵引下,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力量。


  面对疫情影响,我国跨境电商发挥突破时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的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首选和外贸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我国外贸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反应敏捷,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韧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强大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梁明说,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这是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巨大消费力量。中国市场不仅体量在扩张,结构也在快速升级,消费者需要更多优质的信息、健康、金融、文化等服务产品。强大国内市场优势日益彰显,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华外企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75%的受访企业对今后两年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81%的企业认为2021年本行业的中国市场将实现正增长。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几乎所有受访企业表示没有计划离开中国,72%的企业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


  既要确保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又要确保质量、竞争力、效益持续稳定提升


  如何看待开局之年的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稳外贸、稳外资包含着量与质两方面的内在要求,既要保持‘量’稳,又要稳中提质。”梁明认为,稳外贸、稳外资,就是既要确保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防止出现大幅波动,又要确保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竞争力、效益的持续稳定提升。


  为什么要“量”稳?


  陶坚说,长期以来,外贸外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外贸外资如果不稳,消费和投资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一季度外贸外资量质齐升的“开门红”,是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必然结果。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1/4左右,其中包括大量农村地区人口。确保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非同一般。


  为什么要提质?


  梁明说,外贸外资是我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对接国际先进生产力和高端要素的重要途径,对加快产业升级和提高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外贸外资“质”的持续稳定提升,有助于推动优质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培育和集聚创新发展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


  外贸发展引进了大量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扩大了更多高端产品出口,提升了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外资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外溢效应”。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超过2000家,外资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占全国约1/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1/5。


  “‘量’稳和提质相辅相成。”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质量、竞争力、效益的持续稳定提升以利用外资、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为基础,而利用外资、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必须以其存量结构调整和增量结构优化为前提。


  从一季度数据看,我国外贸外资正迈向稳中提质。一般贸易进出口5.19万亿元,增长3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1.2%,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出口机电产品2.78万亿元,增长43%,占出口总值的60.3%,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外资方面,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77.9亿元,同比增长51.5%。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32.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3.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


  梁明认为,在外贸外资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应继续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从而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更好发挥外贸外资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记者 王珂 屈信明)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跨国企业海外资产存量持续上升

    记者23日从商务部获悉,日前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伴随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跨国企业海外资产存量和国际化水平均明显提升。
    2017-03-24
  • 中国高端制造引得外资“攀高枝”

    中国高端制造引得外资“攀高枝”

    专家表示,中国不断扩大的高端制造的需求给欧美企业带来更多机会,而中国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的开放大门,也会为未来外资来华经营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017-05-30
  • 多省鼓励外资参与PPP项目 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

    多省鼓励外资参与PPP项目 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

    记者日前采访获悉,在华外资结构调整仍在持续深化,“有进有出”成为新常态。与此同时,商务部等部门正加速推进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将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性措施
    2017-06-12
  • 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基本稳定 结构不断优化

    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053家,同比增长12 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15 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 1%。6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94家,同比增长14 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4 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 3%。
    2017-07-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