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中国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站出发,开创了中欧班列的历史。至今,中欧班列畅行整10年。
10年来,年开行数量从不足20列到突破1.2万列,这是中欧班列跑出的发展“加速度”。
如今,全程运输时间比早期缩短12%~20%,全程费用比早期下降约30%,这是中欧班列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作为国际陆路运输的新型组织方式,中欧班列伴随中欧贸易投资稳步发展而生,随“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而壮大,目前已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昼夜奔跑往来东西,运送的是货物,带回的是商机,不断谱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它们被称作是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畅通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大动脉。
运费是空运的1/5~1/4,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3~1/2,可以说,中欧班列的出现,充分释放了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通道潜能。依托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运量大、运输范围广的先天优势,中欧班列在将越来越丰富的“中国制造”和欧亚进口商品送至千家万户,满足沿线民众消费需求、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为不少企业带来共赢发展的“高光时刻”。
--它们被当作是建设开放型经济的“生力军”,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过去,中国中西部地区出口要绕行东部沿海,如今数万吨货物可以西行直达欧洲市场。更重要的是,随着中欧班列线路覆盖面不断扩大,不少地处内陆腹地的省区市迎来对外开放的新空间,逐渐成长为中国面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转站,向内陆国际物流和贸易枢纽加速转变。同样,对沿线国家来说,其内陆物流网络利用率也因中欧班列的开通得到大幅提升。来往间,中欧商贸合作携手共进,沿线多国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它们被看作是携手抗疫的“生命纽带”,传递着守望相助的温暖和情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国际物流的海运、空运不同程度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充分发挥国际物流重要战略通道作用,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从义乌到马德里,从济南到布达佩斯,从武汉到杜伊斯堡……一列列班列逆行而上,一大批抗疫物资在源源不断的运输中极大缓解了欧洲国家抗疫物资短缺的局面,成为了一条条“生命专列”,彰显了中国担当和大国气质,更成为践行休戚与共的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载体和有力见证。
古有驼铃商队穿越大漠,今有中欧班列往来东西。虽然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相信,一列列安全稳定运行、持续强劲增长的“钢铁驼队”,定能有力服务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一带一路”上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精彩故事。(记者 杨舒)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