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汽车终将面临生死抉择


作者:邓英英    时间:2014-10-10





  “我想要熬到相当一部分自主品牌死掉了,其他(品牌)才能真正站起来。如果现在自主品牌这么多数量的情况不改变,中国品牌不会走出困境。”不久前的月度汽车产销数据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分析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生存现状时,不无感慨地说出了以上这番话。他认为,只有如此,自主品牌才能够“涅槃重生”。

  这番话一出口,便在汽车业内引起极大的反响。笔者以为,这应该是董扬秘书长对自主品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直抒胸臆,其起因在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十二连降。

  自主车企对这一观点或静默,或不服气,或信心满满。不少车企最近更是宣传动作频频:推新品上市、拉新车试驾、赞助大型活动、借电影大片做宣传,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被媒体问到的企业领导表态基本都是“我有不输于合资品牌的技术,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团队,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我不怕市场竞争,让竞争来得更猛烈些吧”。他们似乎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豪言证明:那个要死的企业不是我。但就目前严峻的形势来看,自主品牌的洗牌不可避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11年初的46%左右,降至今年8月的38%。尽管很多自主品牌一直声称在努力,但持续下滑的态势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在努力。笔者不由得想起,去年某汽车集团老总高调宣称其自主研发有很大进展,但当媒体追问“到底有哪些自主研发项目”时却哑口无言了。

  当然,这个车企老总代表的不是自主品牌的整体状况,却是部分自主品牌的真实写照,有些车企所谓的自主不过是自欺欺人。也许有人会说,这个车企的产销数据表现挺好的,倒是有一些看着在潜心做研发的车企数据表现并不好。笔者认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仅凭短时间的数据,不足以说明谁生谁死,但生死较量的时刻必然会到来。到那一刻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个车企到底有多大的生存决心,是靠天吃饭还是主动出击。

  上述提及的车企还属于众人耳熟能详、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而在中国汽车行业,还存在着一大批已濒临死亡边缘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四五十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产销量极低,更有甚者既无产量,也无销量。如果任由这些“僵尸”自主品牌继续生存下去,无疑浪费了中国汽车产业资源,也因其低质量的产品拉低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整体印象,制约了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众多品牌必将面临淘汰和被整合。以美国为例,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前共有1800多家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的考验下,经过兼并或自然破产,最终确立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集团。韩国汽车业也是如此,起步初期曾有十多家制造商,在韩国政府扶持自主品牌和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指引下,现代起亚集团垄断了韩国汽车市场,并且通过提升质量和自主研发快速提升国际汽车市场份额。

  中国的自主品牌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的不是数量众多的自主品牌,而是真正有实力、有能力、有质量的自主品牌。如若真的能够大浪淘沙,在优胜劣汰中保留下自主品牌的精兵强将,对于重新合理优化分配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来源:中国汽车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