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羸弱拖了中国旅游业的后腿


作者:马光远    时间:2014-10-29





  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在进一步提振旅游产业。在国内不少产业一片萧条的当下,旅游业能一枝独秀,背后可以清晰看见政府的政策推手。就我国的旅游资源而言,无论是我国的古老文化、人文景点,还是自然资源,都位列全球前三位。然而,多年以来对旅游业的不重视,以及与旅游大国不匹配的羸弱的旅游软环境,拖了我国旅游业的后腿,让国际游客不敢来,反而让我国游客走出了国门。

  最近,“中国之最”又加了两项:一是,按照购买力平价,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位。二是,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贸易逆差国”,旅游贸易逆差超过了1000亿美元。

  对于“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事,热议的颇多,但对于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贸易逆差国”,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事实上,全球最大的旅游贸易逆差国这事折射出的价值和警示意义,远大于经济规模超过美国这事。因为购买力平价这事,没有多少国家当真,而最大的旅游贸易逆差说明: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发展,一定是出了一些问题。

  “十一”黄金周的一些统计数据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一是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景区的门票收入16.04亿元,同比下降2.43%,这是黄金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门票收入下降。一些热点的旅游景区如九寨沟黄金周首日进沟人次8000多人、部分旅行社接待人数勉强凑够100人,是历年来最少的一次。二是出境游极其火爆,一些旅游网站的统计,今年黄金周出境游人数同比增长了好几倍。中国的黄金周,渐渐成为“国际黄金周”,韩国、马尔代夫、日本、新加坡、法国、丹麦、瑞士等国,成为中国黄金周的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但在全球的旅游大国中,像我国出现如此的旅游逆差,的确罕见。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了40亿美元规模的逆差,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769亿美元,今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并不是说,贸易逆差就一定是坏事。中国人收入高了,走出国门看世界,这本身是一件好事,然而,任何产业逆差,一定要在合理的区间内。根据国际经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容忍度应在旅游服务贸易总额的10%以内,而截至今年8月,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已超当年旅游服务贸易总额的40%,很显然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按照我国的人均67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国合乎逻辑。然而,超过1000亿美元的旅游逆差折射出我国在成为最大的旅游国的同时,国内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却并没有随着旅游需求的井喷而同步发展。和国际上的旅游产业发达的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产业,无论是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旅游理念,还是旅游政策环境方面,差距非常明显:

  第一,从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看,我国旅游业收入2013年为2.9万亿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刚刚超过了5%,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经超过了10%,旅游业在美、法、德等国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很多国家甚至是第一产业。

  第二,从出游率看,2013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约为251%,而欧美国家平均出游率早已超过400%。

  第三,从旅游的方式看,旅游在很多国家国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带薪休假等制度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制度。然而,在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远未普及,除了“黄金周”等集中式的旅游之外,旅游成为生活常态的条件远未成熟。

  第四,从旅游产业链来看,发达国家的旅游业,早已经摆脱了门票经济和景点经济的初级阶段,而是将旅游产业的重点放在旅游产业的放大效应上,大旅游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做实;而我国的旅游收入仍然主要来自于门票。我国很多景点的门票价格,高出发达国家数倍,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产业,无疑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远高于我们极其依赖的房地产等产业,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正因为如此,国际上很多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远远高于房地产业。很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环境,中国游客成为其他国家争夺的最大蛋糕。但我们对此却视而不见,眼里只有房地产和基建这些所谓的“经济增长点”,而忽视了真正有前途的旅游业。

  在全球旅游大国中,我国是公共假期最少的国家之一,对于常态的旅游有真正推动作用的带薪休假名存实亡。我国旅游产业的整体平常闲置,而到“黄金周”却超负荷运转,把旅游当成集体狂欢,这是极其荒唐的。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但是,如果在公共政策层面不提升和设计,我国游客创造的旅游逆差,还会更大。作为旅游大国,我国需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旅游“软环境”,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国人的需求,如何把消费留在国内,需要把旅游业真正放到国民经济战略产业的地位予以全盘设计。(马光远:独立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中国信息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