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转型升级“升”是关键


作者:李友志    时间:2014-10-30





10月2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7.3%,创近6年新低。

  一系列“微刺激”和“稳增长”政策推出后,中国经济增速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经济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对社会经济有着深远影响的国有企业究竟该如何做,无疑是最受社会关注的。

  众所周知,国企是由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性质,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国企责无旁贷。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有过数次转型升级的经历,也得到了国家给予的多项政策支持。虽然很多企业最终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的目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在转型过程中也频频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主营业务经营不善等问题。甚至一些国企在转型之后不仅没有“升级”反而“降级”了。

  国企改革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转”和“升”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转”而忽视了“升”。

  据了解,某钢企(地方国有企业)在八年前就提出和制定了企业转型的重大构想。这期间,钢铁的价格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变化,该钢企也不断调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案。然而,八年之后的今天,企业已经“转型”了好几次,但是没有一次实现了“升级”,企业利润额、主营业务收入、企业负债率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处于历史的低位,企业经营情况每况愈下。

  其实像这样的国企还有很多。一旦经营出现问题,一些国企领导就寄希望于“转型”这剂灵丹妙药,希望企业能实现“升级”,各项经营指标就能好转,政绩就能出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企业综合实力原地踏步甚至衰退。

  殊不知,国企面临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的课题,不是一“转”了之,更重要的是要“升”。没有“升”的“转”是不成功的“转”。转型只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发展具体战术,如要实现“升级”,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合理的“升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地推进企业“转型”,如此,国企的“转型升级”这张答卷,才有可能及格。

  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思路的“转型”并不是真正的转型。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企业领导就跟风,是形式主义在作祟。一旦受挫,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换一种方式继续“转型”,原来的“升级”目标或放弃、或更改。试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式转型,如何能够实现升级?实际上,企业的转型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规划、清晰的思路,还要有足够的信念和端正的态度持续地推进。

  相比于一些国企的转型升级,一些民营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的转型升级或许更为成功。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有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卓越的商业头脑,总能走到同行的前列,先于他们抓住商机;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升级”目标十分清晰并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比如华为,就是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为这个目标持续奋斗十几年。

  我们总结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发现几乎都一直坚持自己发展之始制定的企业使命或者发展目标,没有哪家企业天天研究应该怎样“转型”的,相反,他们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实现“升级”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国企的转型升级更是如此,适当的失败经历是可以容忍的,毕竟,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国企改革的部分失败经验是必要的,但是在失败之后,我们能不能总结和思考并接受教训才是关键。希望国企多考虑一下“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并在遭遇挫折后不要停下持续“升级”的脚步。(作者:李友志)

来源:中国企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