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守住红线是不够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18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红线”一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伴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压力的加大,各级海洋管理部门也纷纷将“红线制度”引入海洋,制定并出台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划定了海洋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根据媒体报道,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均已建立起了海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全国30%的管辖海域、35%以上的大陆岸线被纳入了生态红线管理。


  可以说,海洋生态红线的划定给海洋资源环境管理开出了负面清单,让管海用海者和执法者,有了最根本的遵循,明确了我国海域海岛、湿地岸滩开发利用的底线所在,让社会公众、海洋保护志愿者参与监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了确定的目标和方向。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建立,在保护海洋生态脆弱区、敏感区、特殊功能区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我国重要的海洋生境、鱼虾蟹产卵场、滨海湿地,白海豚、红树林、海草床等濒危的海洋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特殊的海岛、地形地貌等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于是,随着红线区域的划定,许多人开始以守住红线为荣、为傲。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只要守住了红线就万事大吉,一切“OK”,也就有了不错的政绩,就对得起子孙后代了。确实,对经济飞速发展,土地、海域、海滩、港口、岸线等资源十分稀缺,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沿海地区来说,要守住“红线”实属不易。在这里笔者也不想否认,有关各方为守住红线所付出的辛劳,承受的压力,展现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的初衷和现实的成果来看,海洋生态红线保护的区域只是海洋自然资源中最需要保护、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区域,这个区域仅占海洋的很少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守住了红线,其实也就仅仅是守住了底线和及格线,达到了最低标准。但是如果把这最低标准,当作追求目标的话,那是达不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他的成绩达到了及格线,不再是差等生一样,但与优秀生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应也不能把目标仅仅锁定在


  守住红线上,而应有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追求,这就是尽可能地远离红线。


  远离生态红线,需要我们要有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自觉意识,充分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含义,充分认识碧海蓝天的价值所在和对于未来发展、海洋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意义。


  远离生态红线,要求管理部门和执法者,履职尽责、敢于担当,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海洋自然资源的管理、监督执法工作,坚持“顺应自然、合理开发”、落实好节约集约用海等原则。


  远离生态红线,要求有关各方,勇于创新,开拓奋进,切实落实好生态岛礁、蓝色海湾、南红北柳、和美海岛及海域海岛生态示范修复等工程建设。


  远离生态红线,需要海洋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取得并运用更多的科研成果,为海洋管理、执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支撑……


  总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仅仅守住红线是不够的。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管好用好海洋,远离生态红线,向着水清、岸绿、滩美、岛丽、物丰、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进发!让海洋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林间)


  转自:中国海洋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