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助推“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25





  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以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目标,力争2020年后基本满足劳动者培训需要,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我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但国内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状况与企业面临的发展需求不符,存在培训注重形式、实践效果差等问题。许多企业培训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按照培训流程来安排及搭建培训理论体系,难以体现培训与企业发展及人员发展的关联性,导致高技能人才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眼下不少城市和企业正展开新一轮“抢人大战”,这说明职业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从近年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如近日浙江省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杭州主会场,共吸引参会企业428家,包括诸多行业领军企业,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众多新兴产业。其中不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中国乃至世界名列前茅,对中高端技能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各企业在现场提供岗位共计1.5万余个。除提供较多就业岗位之外,各家企业为揽才纷纷使出高招。诸多企业在餐补房补、商业保险、优惠购车等各方面抛出了优厚条件。


  实际上,围绕打造高素质、创新力强的产业队伍这一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不再套用高学历人才的评价体系,再到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试行高技能领军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一系列政策正在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才提升之锁。


  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与劳动者的成长成才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提高就业质量、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本举措。推行职业技能培训,难在“终身”保障。要让企业在培训人才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需要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以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目标,也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制定实施企业参与技能培训、改进技能评价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规划,依法保障技术劳动者接受技能培训的权利,让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劳动者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建设。(吴学安)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需要破茧成蝶

    客观地讲,以前我们所认可的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优势”,是以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打拼为代价的。由于低端的中国制造多是走贴牌代工的路,以廉价劳动力建立起来的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削弱。
    2017-04-26
  • C919首飞成功“新名片”助力“中国制造”迈向高端

    5月5日,C919首飞成功。中国高端制造的行业名单里,又加入了大飞机这张“新名片”。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对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2017-05-07
  • 飞向中国制造新高度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随着我国商用大飞机逐步走向成熟,中国整体工业制造水平也将随之掀开新的一页
    2017-05-09
  • 人才强则中国制造强

    事实证明,只有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船舶制造业中来,造船业才能看到希望。目前放眼国内,流水线工人多、中高级技工少的问题在船舶制造业从业队伍中较为显著。
    2017-05-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