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共进”激发企业活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非国企侵蚀民企,也不是国资让利民资,而应“国民共进”,共同奏响时代和声。
 
  市场主体有活力,高质量发展就有源头活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个体劳动者第五次代表大会,再次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个体劳动者是市场主体的一部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类市场主体共生共赢,才能凝聚发展合力,激发创新活力。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回应社会关切。十九大明确提出,既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又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由于国企民企比翼齐飞、“两条腿”齐步并进,才保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天,“两个毫不动摇”不仅不会改变,还会继续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激发出蕴藏在9800多万市场主体中的活力,是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的关键。如果在充分竞争行业里,一定要国企完全退出才是一些人理解的“平等竞争”;如果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一定要民企控股才不是“与民争利”,既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一方“进”,未必另一方就要“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非国企侵蚀民企,也不是国资让利民资,而应“国民共进”,共同奏响时代和声。
 
  深化国企改革,要带动民企共同发展。深化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壮大国企,会为民企提供更多机会。例如,随着载人航天、大飞机、高铁等重大项目产业链不断延伸,将有越来越多的民企承担上下游工程和外包服务。国企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向民企外溢。一些领域投资大、见效慢,民企一般不愿意进入,也需要国企发挥产业协作功能,为引导民企奠定产业基础。
 
  支持民企发展,为国企改革释放活力。数据显示,民企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从智能手机到网络购物,从快递服务到共享经济,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很大程度上来自民企的贡献。一位企业家曾提出公式:国企实力+民企活力=企业竞争力。民企具有灵活性高、激励机制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能为国企改革导入活力因子,发挥鲇鱼效应。应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破除“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让民企不断增强获得感。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把握大势、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力探索、接续奋进,国企民企一定能携手共赢,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书写新的篇章。(刘赫)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 稳字当头 好字当先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 稳字当头 好字当先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9%,与上半年持平。在经济运行平稳性不断增强的同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基础日趋完善。国民经济稳字当头、好字当先的特征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正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017-10-23
  • 内需是支撑国民经济应对外部波动的“法宝”

    内需是支撑国民经济应对外部波动的“法宝”

    经过初步核算,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 8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 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3 2%;第二产业增加值77451亿元,增长6 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增长7 5%。
    2018-04-24
  • 一带一路中国民企贡献大

    一带一路中国民企贡献大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国开展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力量,处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最前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民营企业在技术、品牌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
    2018-12-04
  • 着力巩固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态势

    着力巩固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态势

    面对中国经济“半年报”,许多专家学者和经济界人士如此评价。遭遇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在极不寻常的形势之下交出极为可贵的答卷。
    2022-07-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