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要考虑如何改善治理结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21





  要说最近经济界什么话题最热,国企混改势必拔得头筹。近日,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OTC)正式开设国企专板,助力天津市国企混改。与此同时,云南省、深圳市等国企混改进程也在进一步提速;而另一方面,央企混改的覆盖面也在进一步扩大。
 
  当下,一些国企确实存在着活力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改革路径,提出了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不久前,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再次就国企混改下了动员令。希望通过"国企混改"改善国企的治理结构,将民企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和创新管理体制引入国企,提高国企的活力,从而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有竞争力、且能够培养创新力的治理体系。也就是说,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由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
 
  但在"国企混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在无法获得增量资金的情况下,以盘活存量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把一些优质国企整体出售,以巨额收益弥补"土地财政"的不足;有的地方则趁机"甩包袱",把严重亏损和严重负债的小国企甩卖给民营企业;有的优质国企虽然也不断喊出混改的口号,但只是做做形式而并没有实效。比如,2014年5月,中石油计划将旗下东部管道公司的100%股权转让,引入社会资本。后来又传言,将会由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类型的机构资金接手,最后项目还是搁浅了。因此,不论是地方国企还是央企,倘若单以逐利或者应付的心态对待"混改",那这样的"混改"显然没有实现"混改"的初衷。
 
  其实,国企治理最为人所诟病的是,部分国企凭借市场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形成与民企的不公平竞争。而天然的政治关联和管制垄断,则导致国企在资源配置中占优势地位,很多政策制定对国企给予了优惠与倾斜,而国企低效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当国企处于这种不愁吃不愁喝的情况下,根本就无需担忧市场的变化,慢一点快一点调整都无所谓。因此,许多国企对于"混改"的积极性并不高。民资进入国企,只是让国企多了一部分资金,而很难在公司治理上实现突破。
 
  "混改"对于国企来说,担心的是民资进入后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对于民企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资金进入国企后自己没有了话语权,到时不仅尝不到甜头还会吃亏。
 
  国家若想"混改"见成效,关键是先要改善国企的治理结构。如果国企的治理结构没有改善,不仅国企心里不踏实,而且对民资也缺乏吸引力,难免会造成国企和民资你不情我不愿的局面。所以,要推进"混改"必须制定游戏规则,通过规则先行来改善国企治理结构。譬如,保证同股同权、形成严格的内外监督、有科学的治理和管理制度、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可交易性等。这些都是国企"混改"必须纳入的考量。(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