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不会“二次探底”


作者:子房先生    时间:2011-11-21





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回顾二战以来的经济史,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往往比首席经济强国更难做。自1968年以来在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上呆了42年的日本,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雄心万丈,大有“买下美国”之势。但“广场协议”之后,遭遇“失去的十年”,追赶美国的脚步戛然停止。

如今,中国面临的挑战相比当年的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GDP总量超日追美”的中国在享受这些“光环”荣耀的同时,却不断遭遇各国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痛苦,眼睁睁地看着出口企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外资攫取……尤其在今年国际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唱衰”中国的论调再次甚嚣尘上。

从宏观层面来看,6月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风险的争辩再起。

包括“末日博士”鲁比尼和“金融大鳄”索罗斯在内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对中国经济表示出忧虑。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这可能会使得经济丧失潜在的增长动力。特别是他们拿中国的情况和日本、美国经济“硬着陆”之前的情况相比,认为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国家一样,最终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机。

数据和事实是回击看空者最有利的“武器”。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为24.9%,民间投资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9%,消费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9月PMI以及1-9月份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等先行指标也回升向好。

我们更应当看到,这一相对乐观的经济数据是在欧债危机升级、世界经济开始二次探底、国内通胀保持高位等多重夹击下所取得的。从增长的动力和一些先行指标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或者“二次探底”。

从微观层面来讲,地方政府平台负债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及经营困难成了“唱空”中国的新工具。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就曾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比审计署公布的数字(107174.91亿元)多3.5万亿元,并将包括银行在内的几十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公司的信贷展望转为负面,中国各家银行的H股价格随之大幅下跌。

虽然看上去地方政府的债务有点多,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政府的还债能力,也不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总体可控。其平台资金主要投向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今后产生的综合收益足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另一方面,国家也下定决心改革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近期,上海等四城市获准试点自行发行政府债券。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透明化,还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缓解市场担忧。

另外,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经营困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此标准的公布,意味着已经实行8年的原标准“寿终正寝”,企业将根据“新队形”适应新规,获取发展支持。

11月17日,财政部和发改委又发布通知,决定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此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帮助他们“轻装上阵“,而且对进一步规范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分配体系也有间接作用。

过去30多年间,有太多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的危机,甚至所谓中国“崩溃论”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但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所谓的崩溃,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捧杀论”也好,“唱衰论”也罢,这些论调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伴随着中国经济。对此,我们应头脑清醒。(子房先生)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