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3年,下一步需要更给力还是冷思考?
医院药价虚高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医改进入深水区,要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未来四年规划呼之欲出。
药价虚高症结究竟在哪?医药分离可行吗?新医改能否破解难题?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出席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的专家学者。
本期嘉宾
廖新波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刘远立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何梦乔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主任
庄一强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牛思远 陈枫
实习生 周冯灿 通讯员 李绍斌
焦点
药价虚高谁之责?
□药价虚高的问题根本就不能说是医院、医生的问题,因为药价制定得通过价格制定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医院和医生没有资格给药定价
-医生虽没定价权但有处方权,但可以靠开“大处方”牟取回扣。其原因在于体现医生技术和劳务水平的门诊费、手术费定价偏低,而药价、检查费偏高
廖新波表示,如今百姓“看病贵”的确是因为一部分药品价格虚高,“但是虚高的问题根本就不能说是医院、医生的问题,因为药价制定得通过价格制定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医院和医生没有资格给药定价。一是源头定价偏高,二是流通环节太多,层层加码。”
有人质疑,医生即便没有定价权也有处方权,可以给患者开“大处方”,牟取药品回扣。庄一强认为,这与医风医德有关,更由于医疗价格制度畸形。“现在体现医生技术和劳务水平的门诊费、手术费定价偏低,而药价、检查费偏高,医生要靠多开药、开检查赚钱。假如医生都有体面工资收入,还需要在药价上做文章吗,可是政府投入不够啊。”
如何才能降低药价?廖新波认为,对于政府定价的药品,发改委、物价部门必须认真核定药品成本,科学定价,在源头挤掉水分。但他也说,药品关乎人民健康,有质量、仓储、流通的合理成本,要分类对待,降价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于很多廉价老药,政府要合理提价、鼓励生产。
焦点
医药分开该不该?
□砍去医院15%药品加成,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利益链条依然繁多。取消加成,只是医院少了收入,而医生个人的回扣还是会存在
-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还是要加大财政投入,让医院恢复公益性。从中央到各省再到各级地市,可考虑按GDP百分比投入
如今,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带来种种弊端,其药品加价15%销售的制度更备受诟病,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新医改喊了3年的“医药分家”,但至今雷声大雨点小。廖新波表示,“以药养医”是国家早年财政紧张、为了补贴医院而制定的一项临时性政策,“当时不给钱给政策,现在要砍掉,那么这部分该由谁承担,这是个需要全盘考虑的问题。”
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若砍去医院15%药品加成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药品流通的弊病和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由于中间环节多,涉及利益的链条也多,所以少了一块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白了,取消加成,只是医院少了收入,而医生个人的回扣还是会存在。”廖新波说。
庄一强认为关键还是要加大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让其恢复公益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从中央到各省再到各级地市,可考虑按GDP的一定百分比来投入。”
焦点
公立医院怎么改?
□改变“急救医疗”现状是重中之重。每年公立医院欠费达到100亿,其中很大部分便是急救医疗欠费,而国家民政等部门每年却有60亿的医疗补助结余,救命钱花不出去
-要换一个思考角度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局面,建设更多私立的盈利和非盈利的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非营利性的医院靠基金支持,也能给民众提供公益服务
3年医改到盘点时,不少专家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仍不够给力。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