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了今年7月和8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进口商中有多家知名企业。
漯河双汇从丹麦进口的一批冻猪头被检出有沙门氏菌,天津市两公司从加拿大进口的多种冷冻猪肉产品被检出莱克多巴胺(即瘦肉精),北京同仁堂从马来西亚进口的一批燕窝被检出亚硝酸盐,其他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大肠菌群超标、塑化剂污染等。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进口食品不合格通报。
许多发达国家一向以苛求食品安全而著称,对进口食品的要求极为苛刻,而对于出口中国的食品却出现安全问题,是他们本身食品安全检查监督机制不完善,还是在利益面前放宽对出口食品的质量门槛?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相对多发,一些消费者对国产食品抱有怀疑态度,而盲目信任进口食品,信奉“贵的就是好的”、“洋品牌就是好”,不惜高价购买原产地在海外的食品。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我国独有。即使是在管理体系相对严格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事件也是层出不穷。2010年8月,美国因沙门氏菌感染召回5.5亿只鸡蛋;德国因养鸡场饲料被致癌物二英污染,临时关闭4700多家农场;今年4月,瑞典宣布在欧洲出售的雀巢婴幼儿食品里可能含有大量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5月,韩国质检部门通报,45种抽检的乳制品中均发现微量甲醛。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解决问题需要厘清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100多年前,美国同样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乡村集市上亲眼见证食物生产过程的场景一去不返,为了赚取更高利润,企业主们肆无忌惮地在食品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和替代物……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与科技认知水平有关。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食品工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现在让消费者闻之色变的“瘦肉精”,当初就是作为先进技术从国外引进的。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依靠严格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食品的全球性流通会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食品一旦被污染,可同时威胁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消费者的健康。事实证明,“洋品牌”并非神话,进口食品也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恰恰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了严格的监管体系,这些问题进口食品才没有流向百姓的餐桌。
进口食品难“进口”,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面对食品安全这个世界性的难题,盲目相信哪国生产的产品、哪个“洋品牌”都是不可靠的。消费者高价买进口食品,未必就能买到放心食品。另一方面,这也提醒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老百姓消费安全感,这也是中国食品消费市场稳定的基本保障。 ——摘自《经济日报》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