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猪肉不如进口技术


作者:杨颖    时间:2012-01-0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使得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畜牧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在中国居民肉品消费中占比最高的猪肉,也随之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连网易的创始人丁磊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养猪大军之中,表示“网易猪”要做中国养猪行业的“海底捞”。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疫病频发、养殖成本增高、分散养殖户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等原因,国内猪肉进出口规模经历了几番逆转。一旦价格高涨,猪肉进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就会卷土重来。自2010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 猪少价涨”周期。据统计,今年1 月至9 月,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达87 万吨,同比增长44.6%。其中,9 月份的猪肉及其副产品进口量为14.2 万吨,创下单月新高。尽管近来猪肉价格正在逐渐回归正常水平,但高涨的猪肉需求,还是吸引“洋猪肉”飘扬过海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地生产的猪肉开始进入中国。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进口猪肉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流通环节,稍有差池将很难控制细菌的滋生,引进“ 洋猪肉”虽然可以暂时弥补旺盛的需求,不过,长期来看,还是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从而发展中国自己的现代生猪养殖业。

近日,以“新农业大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丹麦畜牧业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各界人士就丹麦畜牧业高效生产的重点控制技术、先进的养猪管理及营养技术以及目前中国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中国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李振中指出,畜牧业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保障广大消费者肉品消费需求与食品安全需求的基础,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将为中国现代畜牧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畜牧业大国对话畜牧业强国

在会上,丹麦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李梦露表示,中国是畜牧业大国,丹麦是畜牧业强国,丹麦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据了解,在世界上,丹麦的畜牧业素以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丹麦养猪业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产业”,不仅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饲养1万头生猪平均仅需3 个劳动力),而且在生猪养殖业中,基因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都有很好的应用。同时,在猪群疾病控制、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养殖管理技术方面,丹麦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表示,丹麦是猪肉养殖及出口大国,在规模化生产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近年来,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这与中国畜牧业小规模农户经营的方式有着重要关系。近几年,随着粮价不断上涨,农户的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只有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创新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生猪养殖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健康养殖,才能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王爱国认为,未来,国内将出现更多专业化、标准化、集团化的生猪养殖经营企业,而产业格局也将向着集约化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养殖企业为主体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向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如丹麦、美国等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将帮助相关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环境控制是防治疫病重中之重

近几年,随着中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环境与动物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发病率、死亡率增高,生产性能降低等问题,不仅使养殖企业的效益难以保障,更为严重的是它们也威胁着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如何通过改善养殖模式、优化饲养环境、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增强动物自身的免疫力、抗病能力,保障动物食品安全、促进国内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在疾病预防、绿色生产等方面,美国、丹麦等发展规模化畜牧业较早的国家已经有很多成熟、先进的技术,从保温装置到排污地板等,涵盖养殖生产的方方面面。事实上,现在,中国也已经有很多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采用了丹麦等国的先进设备,但仍然存在因急性传染疾病,动物大规模死亡的现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伟勇指出,疾病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更需要对整体的养殖环境有全面的把握。不过,何伟勇也表示,疾病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控制好每个流程,维持好整体的细菌总数,生产出好的产品就不是问题。

来源:中国贸易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