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群涨“成本说”恐站不住脚


作者:刘文    时间:2012-01-12





  从今年1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液态奶将陆续集体提价。记者从北京众多超市卖场证实,已经收到来自国内几大乳业巨头的书面或口头提价通知。


  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中的企业有定价权。但为什么公众对这次乳企涨价反应这么强烈呢?


  如果产品成本涨价了,企业消化不了,该涨就得涨,消费者也理解。确实买不起了,可以不消费或进行替代消费。问题是近期奶源价格涨幅并不大,有些原料还在降价,这次乳企涨价显得没有道理。至于说为了消除乳企的负面影响花费了大量银子,这是企业自己造成的麻烦,理应要自己承担的成本代价,岂能以涨价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


  不用说,对于涨价,乳企们不缺理由。“奶源、包装材料等成本都在涨,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此却并不认可。他认为,近期奶源涨幅并不大,白糖、乳清粉、乳糖、包材这些原料都在降价,同时,近来进口奶粉价格也一直在跌,几大乳企集体涨价更多的是缘于自身压力———乳企负面新闻不断,为消除影响,乳企的公关、广告投入很大。


  应该说,单个企业调整产品价格在情理之中,但奶业巨头们同时宣布涨价,时间都选择在元旦前后,这是默契、巧合,还是“价格联盟”?在乳制品这个充分竞争的领域,判断此次涨价的真实原因,不能再像过往那样,让消费者一味成为价格上涨的最终埋单者,乳企应该给出一个更加合理的说法。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排除几家奶企“集体涨价”纯属巧合。但即便确因成本推动涨价,也应该向消费者充分说明理由。按道理,当下乳制品行业因“致癌门”事件的阴影,并非集体涨价的好时机,然而,巨头们仍一味涨价,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自证清白”的“战略”。但无可回避的是,元旦、春节前后是消费旺季,即便涨了价,也不愁没买家。奶企在这个结骨眼儿上涨价,真可谓“独具慧眼。


  但不能否认的是,涨价前提是提高品质。对中国的乳品企业来说,多年来忽视稳定安全的原奶供应,忽视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已经使行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洋奶粉乘虚而入在国内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担忧,中国乳业再无作为,恐将出现阵地“全面失守”的大溃败。不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而一味寄望于涨价来谋取利润,乳业巨头们如此的短视行为注定是饮鸩止渴,这只能让其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刘文)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