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记者的调查发现,“纽瑞滋”等多个洋品牌奶粉实为华人在海外注册加工,专供中国市场,在当地不销售也无知名度。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崇洋”心理泛滥,此类洋奶粉应运而生。
这样打外国品牌赚大钱,靠的就是一个个“唬人”的外国洋名字和包装。多年前就被人戳穿的实际上是国内厂家生产的“法国合生元”奶粉、自诩“美国施恩”的施恩奶粉,都是以洋名和洋名牌获得上位的货色。
对于这类带有商业欺诈色彩的行为,我们应予以痛斥和抵制,但这类“假洋鬼子”式的奶粉,为什么挂个洋品牌的“羊头”,就能卖出极高的市场价格狗肉价格呢?这才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有广袤的土地,也有优质的牧场和优质的奶牛资源,更有最广大的市场消费群体,然而,众多国内奶企竟“俘获”不了国人的心,这恐怕不是我们不具备“天时地利”而是在“人和”上出了重大问题。我们也并不缺乏先进的鲜奶或奶粉生产技术,有些生产工艺甚至世界领先,为什么国内品牌就卖不出好价钱、反而被一些相对富裕群体抵制、罢吃?根本上是国内一些生产企业良心出了问题。
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国内奶粉品牌上失望和上当。如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是一例,而随后的圣元婴幼儿奶粉深陷“性早熟门”,2009年甚至包括2010年,在河北、山西、天津、青海等多地,又有数家乳品企业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被查处以及日前曝光的蒙牛“致癌门”事件,一次次戳痛着公众已经敏感的神经。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关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未来和成长,消费者是“伤不起”的。在一个事实上证明外国奶粉、外国品牌相对更安全更放心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些洋奶粉贵一些,或者即使是“假洋鬼子”也能让人趋之若鹜,说明什么呢?说明国内品牌的信任度已经严重匮乏!
“假洋鬼子”奶粉都能热卖,明明很便宜的国内奶粉无人购买,一些内地旅游者竟然不远万里,不惜代价到港澳购买国外奶粉,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这其实是国内乳品行业信誉岌岌可危的信号。洋品牌近两三年来已经牢牢占据国内市场40%比例,在2010年农业部一位官员透露,当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而在己经过去的2011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接近或超过50%。不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奶粉品牌的信誉和品质问题,国内品牌甚至就根本竞争不过一个个“假洋鬼子”,这既是市场的残酷,也是消费者无奈之下用脚投票的理性。“假洋鬼子”品牌热卖,应该给国内诸多奶粉品牌生产商以高度警示。
来源:证券时报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