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发展仍存不确定性


作者:郭力方    时间:2012-02-24





  近期,有关“美国时隔34年后重启核电”的消息一度引发热议,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一周年之际,这一消息犹如一剂强心针,让看好核电发展前景的业界人士仿佛看到全球核电的春天即将到来。

  然而,在乐观预期之外,不少专家却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核电发展的历史伴随的是民生化色彩的逐渐加重,特别是日本核岛事故之后,民生的关切对于核电发展前景的影响更甚。对于处在国际核电发展大环境下的中国核电来说,政策上逐渐走强的乐观期许与民众冷静谨慎的反差也渐渐表面化,这一点从近来江西彭泽核电站建设引发的纷争升级便可以看出。

  去年3月17日,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核电发展如过去多次核事故一样,成为全球社会的公共话题。按照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的说法,从过去经验来看,日本福岛核事故所引发的人们对于核电安全性的关切至少需要5到10年才能发酵完,这也决定了近十年内国际核电发展的进程仍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为它牵涉到了“民生”两个字。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核灾难每一次都把人们对于核电安全的忧虑推到顶峰,往往所有技术上的解释都无法短时间内消除这一忧虑,唯有民众记忆的逐渐淡忘。”林伯强说。

  但过去数十年时间里核电对于各国能源消费的巨大贡献,却让专业人士难消对于核电持续发展的期许。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法国2009年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5.2%,斯洛伐克核电占53.5%,比利时核电占51.7%,乌克兰核电占48.6%等等,让这些国家放弃核电,就意味着经济要处于半停滞状态。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专家沈文权对记者表示,要放弃核电,在处理报废核电站的同时,还需要建设其他燃料的电站替代核电的空缺,这不但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现状,林伯强认为,在目前能源紧缺的状况下,世界各国都想加快核电的建设步伐,但由于各方民意可能面临的不统一,世界核电的发展进程又充满着“不确定性”。(郭力方)

来源:中国证券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