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城市“换新颜”创新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6-08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上海、陕西等地围绕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城市“旧貌换新颜”。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城市更新行动综合性成效逐步显现。


  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首批支持石家庄、上海、合肥等15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各地积极跟进,2024年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批28个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推广各地在城市更新项目组织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城市更新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环节,系统性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虽然各地在试点推进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进展还不快,推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实践中,需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城市更新破局、创新之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政策体系。建立“立法+清单”的工作指导模式,制定城市更新顶层立法保障和纲领性规章制度,推进地方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工作,总结推广城市更新中的经验做法,制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指导各地更新实践。丰富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箱”,加强政策改革创新,重点在项目审批、规划土地、投融资、消防、税费、产权等关键环节上形成政策组合拳,打通难点、堵点、痛点。


  创新实施推进模式。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开发。推行以政府平台公司为主导的实施主体模式,确保功能业态与城市活力全过程相融合;在此基础上,鼓励市场力量参与项目,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健全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激励机制,强化政银合作,探索专项债配套融资、城市更新贷款、老旧小区改造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


  加强城市更新规划技术支撑与创新,探索适用于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体系及非标技术规范。合理科学地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手段,补上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因地制宜补充完善城市更新非标技术规范,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探索容积率奖励与转移、异地补偿等政策。(谷亚晴)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