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经济”不能“昙花一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5-07





  近日,从城市公园到乡村花海,“赏花经济”持续升温,成为各地文旅消费的一抹亮色。人们或在樱花树下流连,或在油菜花田中打卡,既抚慰了心灵,也拉动了消费。然而,热闹之下也应清醒看到,“鲜花经济”若想长开不败,不能只靠一时热度,更需持续培育文化厚度、服务温度和产业深度,才能真正实现繁花似锦、枝繁叶茂。


  首先,要厚植文化土壤,提升“赏花经济”的精神含量。鲜花之美,不仅在于色彩斑斓、香气袭人,更在于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生命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若只是单纯堆砌花海景观、复制打卡套路,容易让游客审美疲劳,降低体验感。各地在发展赏花旅游时,应挖掘在地文化,讲好花卉背后的故事,通过诗词、民俗、艺术展演等丰富表达,让游客在赏花之余,领略到文化的芬芳与厚重。


  其次,要提升服务温度,打造更具人情味的消费体验。眼下,不少地方的赏花活动存在配套设施滞后、交通疏导不畅、商业开发粗放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整体感受。花期虽短,但服务之链不能短。无论是细致周到的指引咨询,还是温馨便利的住宿餐饮,都需下细功夫、用真情意,让游客感受到如春风般的暖意,这样才能赢得口碑,实现回头客的转化。


  更为关键的是,要拓展产业深度,构建多元化发展的“鲜花经济”生态圈。单靠花期带动的短期流量,难以支撑长期繁荣。应以花卉为媒,串联起种植、文创、康养、教育等相关产业,延长价值链条。比如,发展特色花卉种植基地,推出文创产品,打造花艺培训、摄影研学等新业态,让“花开季”变成“花开年”,真正实现“赏花一时”到“产业四季”的转变。


  “繁花似锦”的景象从来不是自然生长的偶然,而是精心耕耘的必然。面对“鲜花经济”的火热势头,各地应以长远目光,既善于抓住流量红利,更要耐心培育文化内涵、服务细节与产业体系。如此,方能让赏花之美超越短暂季节,化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持久发展的底色与动力。(方唐)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