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实名制,初衷是为了治理“网络水军”、“僵尸粉”,尤其是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可见,实名制的本意不错。
通过实施微博实名制,微博上的信息可信度和真实度大幅提高,从而形成更和谐、更诚信的网络环境。实施火车票实名制,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牛”的泛滥,保障了消费者购买火车票的正常秩序。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人们对实名制“爱恨交加”的心情。
媒体人王女士对待实名制的态度很具代表性。当一家大型网站上的微博主管开始频繁以各种方式“诱导”她进行实名注册时,她表示了反感:“如果他们再这样下去,我只好退出微博界了。我不赞同在虚拟世界里还要背着实名的枷锁。”但是作为一名网购达人,当听说国家快递服务标准规定快递要实行实名制,她立刻将自己网购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全部进行了实名注册登记。“快递实名制是件好事,因为这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王女士对待不同类别实名制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实名制的矛盾心情。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反对微博实名制。“微博是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实名制的施行使用户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在发言时会有更多的顾虑,从而减少了网络参与行为。”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也对微博实名制投了“反对票”,他认为,在微博环境里,只有采取匿名方式,平民声音才能获得平等传播。互联网资深评论员谢文的观点是,微博实名制侵犯了公民言论自由权,“中国软实力进一步削弱,形象进一步受损”。
在频频爆出几大银行贩卖客户资料讯息的今天,人们对实名制最大的隐忧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和隐私。
任何实名制背后,都面临着信息保护问题。实名制推出后可能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成了律师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隐私权保护法,如何能发展实名制?用户一旦发现问题,无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上海腾信律师事务所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应品广说。
“全面实施实名制的大问题就是个人隐私难以得到保密。”江苏明弘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俊锋表示,“就以我亲身体会来说,在用实名填写资料、获得商场购物卡后,我就接到过商家的骚扰电话。隐私权作为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理应受法律保护。”
更严重的是,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后,给人们带来的金融风险。例子比比皆是。
有资深人士指出,实名制的实施前提是社会环境的改善,核心在于社会诚信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法治建设的进步。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继续重拳打击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疾呼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可见,无论哪种实名制,都需要从过去的网络实名制中吸取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行办法,这样才能避免实名制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局面。
来源:中国水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