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微创新”


作者:慕容素娟    时间:2012-03-30





  信息产业领域的“变”是唯一不变的特征,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和频率永远是最快的。企业间的竞争犹如江湖一般,不仅高手如云,更是风云迭起、变幻莫测。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地活下来,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诸多专家学者也倾注心血探讨总结出许多创新的要领、原则和方法。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如何创新?如何将“创新”这个概念性的词汇转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助推力?这可能是大多数企业带头人一直思索和探究的核心点。


  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不一样,政策、制度等会不同,企业的机遇期则会不一样。此外,每个企业自身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企业的起步、成长背景、发展过程会有不同,实力、规模、人员、产品和技术也各不一样。


  因此,半导体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第一,对于有实力的企业以及有作为和有胆识的企业家来说,颠覆性的创新未尝不可。苹果是一个典型,打破了70/30的模式,激发了消费者对手机功能的兴趣,使手机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赚钱。虽然颠覆性的创新可遇不可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但是只要这条路上有先行者,那就意味着今后也会有后来者。


  第二,如果能在常规创新中寻找到突破口,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比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其后来者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则是因其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渠道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的缘故。


  我国本土IC企业在竞争中经常采用“跟随战略”,导致被动的状态。其实,“跟随战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许多企业的出发点是模仿,而不是超越。


  本土IC企业需要从差异化入手,找准切入点,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多下工夫。


  第三,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或者需要平稳发展的企业来说,有时“大动干戈”的创新并不是很合适,因为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可在小范围内、小规模地进行创新,即我们常说的微创新。


  需要强调的是,微创新更加灵活和实用。比如Twit-ter,它的出发点非常小,以140字的简洁话语,描述自己当前所做的事情,并让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发布信息。2006年成立的Twitter,靠着这种微创新,一举成为全球前十的网站,更获得了两亿的用户。华大信安王洪波博士提到的日本圆珠笔芯漏油的创新,也是一种微创新,仅是让笔芯里少装一些干油墨,从能书写两万多字减少到1万多个字,就解决了圆珠笔芯漏油的问题。这些微小的创新,其实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效。


  事实上,创新的难度不在实施上,而在方向和度的把握上,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多一些警醒和清醒。例如,有些本土IC设计企业为创新而创新,把创新变成了发明,把企业变成了项目公司,把创新看作是技术概念而忽视了经济属性。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带来价值,为企业带来利益。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创新就失去了意义。


  创新没有大与小,只有合适与否。中国本土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规模、人员等现有的资源和以及可支配的资源,最大力度地激发出活力和潜力,走出一条最合适自己的创新之路。(慕容素娟)

来源:中国电子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