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要在继续提高生产端供给质量的同时,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加工端。优化加工产能布局,加快品种培育推广,开辟产品新赛道,进一步激发大豆消费需求,推出更高品质的大豆产品。
当前,黑龙江、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的新季大豆已经开始集中上市,行业的关注点正逐步从生产端转向销售端、加工端。要以加工为牵引,促进大豆产品产销衔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种豆得实惠。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大豆为粮油兼用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油料的重要来源。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80%。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区域经贸摩擦增多、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背景下,依靠国际市场确保大豆供给面临不确定性,持续提升产能很有必要。基于此,自2022年起,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近年来,国家出台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水平,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探索政策性保险。科研院所在品种、栽培、农机等领域付出了努力,各地有的探索复合种植,有的推广粮豆轮作,加力扩种大豆,取得积极成效。不过,大豆种植也遭遇了生产成本上涨和产量提升后的价格波动。对此,加力推动产销衔接,有助于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
聚焦当前,美联储降息、我国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下游养殖饲用消费持续好转等利好因素不少,对市场价格会有明显支撑作用。随着天气转凉,传统大豆制品消费将进入旺季,大豆蛋白和压榨加工需求也将同步增长,这些都为国产大豆顺畅销售提供了市场空间。在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市场预期正积极改善,信心逐步增强。
放眼长远,国产大豆蹚出产业新路,要在继续提高生产端供给质量的同时,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加工端。这是因为加工有蓄水池作用,是沟通产销的关键。我国大豆年产量约2000多万吨,主要用于豆制品、大豆蛋白、大豆油脂三大领域。目前大豆产业上下游衔接不畅,导致原料供给不及时、制品销售不及时、市场开拓不足。如能在加工端有所突破,通过加工消纳转化扩种增产的大豆,有利于全产业链良性发展。
优化加工产能布局。我国大豆生产相对集中,一半以上在东北地区,而考虑原料供应、物流运输、市场消费、配套产业等因素,加工企业在大豆主产区布局加工产能的不多。以压榨来说,70%以上的大豆压榨产能分布在沿海地区。促进生产、加工、消费协调发展,就要引导企业与主产区建立更加紧密合作关系,建立原料基地,布局加工产能。
加快品种培育推广。大豆出油率的高低,直接关系企业效益。过去,压榨原料主要是进口大豆。从趋势看,国产大豆进入压榨领域是必然选择。农业农村部已将大豆品种攻关列入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的优先领域。各地育成了一批油分含量达22%、蛋白含量也较均衡的新品种。加快培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有利于从源头提升国产大豆在压榨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开辟产品新赛道。在我国,豆制品消费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地也有不少大豆类美食。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高蛋白大豆食品和营养强化型豆制品涌现,将进一步激发大豆消费需求。食品企业应把握机遇推出更高品质的大豆产品。例如,开辟大健康赛道,开发小分子肽饮品、全价营养素、纳豆激酶胶囊等新兴产品;开辟预制豆制品赛道,促进预制菜和大豆产业有效融合。 (记者 乔金亮)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