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阶梯电价实施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许多省市同时召开。至此,全国已有16个省份举行了阶梯电价听证会。
阶梯电价改革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记者调查发现,各地规定的首档电量相差悬殊,未考虑城乡差异等因素,引发较多争议。如何让电价改革走向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如何让群众消除“逢听必涨”的担忧,成为本轮大范围听证的焦点。
首档用电量各地相差悬殊
在阶梯电价听证方案中,最受老百姓关注的就是首档电量定在多少度。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首档用电量作为基本需求用电,将维持原价;而第二、三档用电量,将会提价。
从已公布的听证方案看,各地首档电量相差悬殊,东部省份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上海月度方案为全国最高,规定的首档电量为260度;北京、浙江、江苏、天津、重庆等地首档电量均在200度以上;而安徽、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均有一套方案规定首档电量为120度。
记者了解到,很多省份规定的首档电量是依据往年居民用电均值确定的,从已公布听证方案的省份看,各地方案均未考虑家庭人口和城乡差异的因素。
柳州市民伍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五口人每月平均用电量在300度左右,按照阶梯电价调整方案,每个月要多支付30元左右。“如果是三代同堂,五六口人用电肯定高,就得买高价电;如果条件好,和父母分住两套房,就能只交基本电费。”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认为,对于电价这样一个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制订方案不能怕麻烦,应该尽量克服困难,把家庭人口数等因素考虑进来。
电力成本能否公开透明
各地阶梯电价听证方案出台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群众质疑实行阶梯电价是“变相涨价”。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回应说,居民阶梯电价原本在设计上就是有升有降的,并非只升不降;用电量设档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越来越多,一、二、三档用电量可以适当调整。
不过,记者发现,从目前各地公布的听证方案看,均为第二档、第三档单边上涨,仅对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给予10度到15度的免费额度。
“实行阶梯电价本身是好事,既能促进节能减排,也有利于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说,“关键是方案要合理,不能把阶梯电价搞成‘变相涨价’;一定要有涨有跌,那才是正常的。”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